诗词韵
诗词一直是我国历史上颗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她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让世人高山仰止。浩如烟海的中国诗词作品,已是世界文学之树上一朵永远光芒无限的奇葩。
素喜诗词,在大学前也写忽乱的涂鸦模仿过他人诗词作品,无奈于格律上略无所知。后来,渐渐接触到了格律的一些知识,发现以前所作,实乃毫无章法可言。
随着了解的格律知识的越来越多,发现写出一首好的作品也越来越不易,总能找到自己作品不足之处。同时,对他人的作品确也越来越挑剔。
读过不少相关的著作,发现在格律学上,虽然“大家”们在不少问题上有争议,但更多的是共同之处。为较为容易的把握全貌,梦零用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收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并录下个人的心得于下,希冀对此道亦有兴趣者,可砌磋一二。
第一章诗的分类:
关于诗的分类,确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唐诗三百首》的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诗和近体诗两类。下面依据上述几种分类法,再参照别的分类法加以讨论。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较少见,所以一般诗集可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一)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即古风,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但同时,此“古”与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时下人也可以作古体诗。因此,所谓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从下文可以见得,这里所说的束缚,也有轻与重之别。
近体诗以律诗、绝句(律绝)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b、押平声韵;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声韵,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可归入近体诗。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
虽然可以对诗作如上的划分,但其标准的因素,古体诗与近体诗无明显的过渡界线。
(二)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就是五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
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别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第二章近体诗
近体诗,即格律诗,对格律要求严格。主要为上文中的律绝(五绝与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它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每句都要讲平仄;二是律诗要运用对仗;三是绝句和律诗的句数和字数都是固定的,律诗一般为八句,超过八句的即长律。这里主要探讨律绝与五律七律,排律虽然更长,但道理却一样;四是格律诗讲求押韵,按古韵一般押《平水韵》,并且得押平水韵中的平声韵。当然也有少数诗人有时候押仄声字,此时已有“古”的倾向。另外,在一首诗中,只能从头到尾押一个韵,不能换韵。
一,五绝与五律:
(一)五绝的四种基本句型(带圈为可平可仄,下同。同时,可平可仄的地方也可参考下文):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由这四个基本句式可以变化成五绝的四种基本格式:(五绝以首句无韵较为常见)
(1)仄起仄收式:(最为常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仄起平收式:(紧次于上)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诗词韵律(梦零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