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法学院学院(系、所) 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法律
英文名称: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Law
课程类型:□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 研究报告或实践报告
教学方式:研讨
适用专业: 科技法与知识产权法专业
适用层次: 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春
总学时/讲授学时: 32 / 24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 知识产权法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焦洪涛
副教授
法学
37
科技法与知识产权法
范建得
教授
法学
52
科技法与知识产权法
伍春艳
讲师
法学
36
科技法与知识产权法
课程教学目标:
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研习,全面而深入把握世界范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公约与国际规则及其发展趋势;从比较法学视野梳理典型国家和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法治模式;立足中国国情,因应现时代要求,研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深度分析典型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特点与规律。
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4学时)
§ 概念与范畴
§ 分类与分布
§ 价值与功能
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4学时)
§ WTO—TRIPs规则体系
§ UN—WIPO规则体系
§ UN—UNESCO规则体系
§ 其他区域性国际组织的规则体系
第三章典型国家(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模式(4学时)
§ 南亚(印度与斯里兰卡)
§ 东亚(日本与韩国)
§ 北非(突尼斯)
§ 北美(美国与墨西哥)
§ 南美(巴西与智利)
第四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框架(4学时)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公法——行政保护
§ 私法——知识产权保护
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典型个案与热点问题研讨(16学时)
§ 湖北黄梅挑花
§ 中国茶文化
§ 艺术授权产业
§ 艺术资产证券化
…………………………
教材: 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
[1] 吴汉东. 中国知识产权的国际战略选择与国内战略安排. 今日中国论坛, 2006, 2-3
[2] 李顺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界定及知识产权保护.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5
[3] 朱雪忠. 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初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4] 焦洪涛, 吴莉. 传统知识之知识产权保护障碍探析. 见: 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第八届东亚STS会议论文集.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8
[5] 齐爱民. 论知识产权框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重庆大学学报, 2007, 3
[6] 曹阳. 知识产权制度下保护传统知识的局限性 . 法学论丛, 2007, 8
[7] 李宗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法为中心的思考. 知识产权, 2005, 6
[8] 朱祥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价值理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法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