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第六届“网上看河南”采风团的尊贵客人,值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一千万人民,向采风团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陕西两省接壤,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辖1市2区10县,,总人口1080万,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也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
历史文化悠久。
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南阳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置宛邑,始称南阳,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有“南都”、“帝乡”之称,秦相百里奚、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都出于南阳,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躬耕于南阳。现拥有武侯祠、医圣祠、山陕会馆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境内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被列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有全国存量最多的汉画像石,有被誉为“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有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官署衙门南阳府衙、内乡县衙等。香严寺、丹霞寺、水帘寺、菩提寺等千年古刹及保存完整的荆紫关清代五里长街等,均属上乘人文景观。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现代军事家彭雪枫、哲学家冯友兰、文学家姚雪垠、发明家王永民、军旅作家周大新、柳建伟等都从这里走出,以著名作家二月河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享誉海内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有南阳籍院士15名,占河南籍院士总数的1/3。
物产资源丰富。
南阳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和畜牧业生产加工基地。正常年景,全市粮食总产约占全国的1%;棉花约占全国的3%;油料约占全国的3%;肉类约占全国的1%,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输出区。黄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是天然中草药基地,盛产各类名贵中草药2000多种,其中,山茱萸、辛夷花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南阳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80余种、452处。其中,天然碱储量亚洲第一,蓝晶石、红柱石、蓝石棉、高铝矿储量全国第一。南阳独玉质地优良,可比翡翠,名列全国四大名玉之一。
生态环境宜人。
南阳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山清水秀林丰,全市有林面积1049万亩,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居全省第一。全市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拥有植物资源1500多种,森林野生动物50多种。境内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7处,其中宝天曼是联合国命名的、河南省唯一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南阳伏牛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太白顶、老界岭、真武顶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穿城而过的白河湿地公园,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形成碧波荡漾的万亩水面,与城北的独山森林公园相呼应,使城市更具山水相连、水秀景明的鲜明特色。
交通区位优越。
南阳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自古以来就是豫鄂川陕交通要道,东汉时期曾是“舟
南阳市市情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