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明代诗文
第一节明前期诗文
第二节明中期诗文
第三节明后期诗文
第一节明前期诗文
一、宋濂、刘基、高启
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县人,曾任元翰林院编修,后辞归著书。入明初深得朱元璋赏识,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刘基称他“当今文章第一”。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主张“以道为文”,作品多道学气。传记文《秦士录》《王冕传》《杜环小传》《记李歌》等,写壮士、文人、市井平民,却生动传神,呼之欲出。《送东阳马生序》围绕劝学中心,寓道理于事实描绘之中,语言质朴,笔调流畅,为传世名作。
2、刘基(1311 —1375),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明朝开国功臣,明初著名诗文家。
寓言体散文最具影响,《买柑者言》是传世名作。文中深刻揭露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构思巧妙,讽刺辛辣,语言犀利。
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共18章,195篇,写于元末。《狙公》章较为著名。
长篇神话诗《二鬼》,隐喻自己和宋濂遭遇,曲折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想象丰富,风格雄浑,颇具浪漫色彩。
狙公
楚有养狙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3、高启(1336—1374)字季迪,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不仕,入明任翰林院编修。性情疏放,朱元璋认为他不肯合作,洪武七年,39岁被朱元璋腰斩。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
高启“诗才雄富”,“为一代巨擘”(《四库全书总目·凫藻集提要》)。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李东阳:“国初称高、杨、张、徐,高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过之者。”
“启天才高逸,实据名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高启《题宫女图》
“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
《青丘子歌》:“蹑蹻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羞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又说:“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步至东皋》
斜日半川明,幽人每独行。愁怀逢暮惨,诗意入秋清。鸟啄枯杨碎,虫悬落叶轻。如何得归后,犹似客中情?
梅花九首之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明代文学第七章明代诗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