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与生活
《垃圾资源化》教学设计
1 指导思想
化学与生活模块旨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本课时教学设计遵循从化学的视角理解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理念,突出情景生活化,知识问题化,解决自主化的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在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教学设计多次应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核心化学思想,并突出了实验对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重视对学生基本化学素养的培养。
2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位于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第四章第三节,前两节已经学习过的改善大气环境和爱护水资源与本节构成当前环境保护的三大主题,对于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能举例说明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并给出了“调查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情况,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的活动与探究建议。
学生分析
此前,学生已在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和必修2 第四章第二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专门学习过环境保护的知识,同时在之前的化学学习中不断认识到化学与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但是,要保护环境,除了改进工艺少制造垃圾外,对于不可避免产生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对于身边的很多垃圾其实就是资源等问题,大多数学生还是不太了解;同时,学生头脑中意识更深的可能是化学会造成环境问题,对于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不多;要实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是对垃圾进行的合理分类,但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垃圾的分类意识及对分类方法的认识明显不够。
3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废旧圆珠笔资源化过程中有机物大分子高温下能裂化、裂解成有机小分子的知识。
(2)了解废旧电池处理厂从废旧电池中提取金属的相关化学知识。
(3)认识各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种常见垃圾资源化的过程,了解垃圾资源化的一般流程即分类收集——分析成分——化学工艺——目标资源。
(2)通过对废旧圆珠笔用途的探讨,体验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并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这一基本化学规律的应用。
(3)通过对分类回收垃圾桶使用方法的讨论,掌握对日常垃圾简单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三种常见垃圾资源化的过程,认识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废旧圆珠笔及废旧电池资源化过程的详细了解,认识到化学在垃圾资源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对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及世界各国对垃圾资源化所作努力的了解,增强投身环保事业的信心。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
5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展示2008“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徐春龙的相关资料。
提出问题:徐春龙感动洛阳的原因?
倾听,参与,
提取信息
从熟悉的洛阳有影响力的环保人感染学生,引起学习兴趣。
事迹1
回收废旧圆珠笔20多万支
1、这些废旧圆珠笔如不回收可能会有什么危害?
倾听,思考,回答
意识到废旧圆珠笔的污染,通过探究发现其用途。初
教案范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