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解读贵在感悟
散文解读贵在感悟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五中学陈为键
散文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新编初中语文课本散文篇目最多,散文阅读教学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摆在语文教学面前的一大课题。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最大特征。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包含果汁一样。”散文意韵无穷,如何品尝散文中的“果汁”,解读散文中的“形”与“神”,这是一些教师常常感到棘手的问题。
那么,如何使散文阅读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必须凭借散文自身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感悟。
一、凭借“线索”,感悟结构
选入教科书的散文,都是文质兼优的美文。一般来说,不管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在构思文章时都要因循一定的章法,其结构是有规可循的。正如叶圣陶所说: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是决不乱走的。”思有路,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尊路识斯真”.行文的思路往往是思维发展的线索。这条线索有的明,有的暗,有的明暗交错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事实材料连缀成有机的整体。而线索因文而异,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事、景、物乃至一关键语句为线索。有的线索在文中有“蛛丝马迹”可循,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一唱三咏;有的像“草蛇灰线”蕴含在字里行间,如《我的老师》以我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为线索。找出文中线索是感悟文章结构的切入点。顺着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就水到渠成。
二、凭借“联想”,感悟意象
联想是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过程。散文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理都是以联想为媒介。联想就是由此及彼的想象。朱自清认为:“创唯一的向导就是想象。(..)想象就是就现有的记忆材料加以删汰、补充、联络,使新的生活得以完美的实现。”散文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繁杂纷纭的客观事物是互相联系的,不同事物反映在的头脑中,便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正是依靠联想,形成感情波澜,构思成篇。
一篇散文往往是由一事、一物触发联想,表达的主观意象。因此,散文阅读如能抓住联想的内容细心品读,从中找出联想的连接点,就等于找到了解读散文“意象”的一把“钥匙”.例如阅读《白杨礼赞》感悟白杨树的“意象”可这样设计:
、内在美的语句,思考写出白杨树的什么特征?:(1)由眼前的白杨树联想到什么?(2)结合历史背景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通过阅读思考,学生就会感悟到描写白杨树就是要突出其抗暴而不屈服、团结而不分裂、向上而不倒垂的特征。这些特征正好象征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象征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正是产生联想的连接点,学生抓住了这一连接点,白杨树的象征意象也就随之清晰起来。
三、品读细节感悟情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散文中为表情达意,常常撷起生活中的细节,进行精雕细刻,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因此,精美的散文常常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来表达的感情,表现文章的主题。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耐心品读,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引导学生品读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
散文解读贵在感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