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牛津英语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牛津初中英语遵循课程标准任务型教学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法学习和使用英语,实现目标任务。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发现不论对教材内容本身如何熟悉,怎样以恰当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去,进而成为自己的语言,却又是另一回事。我发现有如下几个方面让我思考:
一、目标任务偏高
牛津英语教材的生词量明显多于传统教材。教材的难度也远远大于传统教材,内容多,容量大,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也比传统教材要高。
9A的每一单元都有大量的生词,特别是Reading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安排了过多的教学任务,仅有1/3的学生能活动起来,参与我们的教学,大部分学生无法融入课堂氛围。初三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他们需要以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老师提前教学单词,可以减轻并降低学生预习难度,并且使新课容易教授,减少“学困生”。教师要掌握牛津英语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能力来调整教学进度与过程,尽可能制定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的收获,一步步地达成目标任务。
二、热闹了课堂,淡化了语言知识
在实际英语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教师在不停地利用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和体态语等手段进行教学,想让学生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并且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游戏、表演、对话、竞赛和猜谜等活动,想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但过多的活动会流于形式,表面上看起来红红火火、气氛轻松、学生放松,但信息含量少,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和整体性使。大部分学生仅仅是看客,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多少知识。
以“Color”这一单元的Reading为例,很多老师都安排了布置房间的游戏,这本是个非常适合这一课的游戏,但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忙于装饰房间,而忘了重要任务——学会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颜色与情绪,这明显背离了我们的初衷。我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呢?这要求教师根据交流信息量的多少,确定合适的教学手段,保证每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的收获率,不能太注重形式,而要注重初三学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学生的收获率才是我们老师的生命线。
三、语法部分的渗透教学
牛津英语的每一单元都单独安排了语法部分。我们都知道,语法课最难上,弄不好就成了一节老师讲、学生记笔记的乏味的课。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先前出现的语言点,如果只是粗略地讲一下,为语法学习作一个铺垫,让学生总结,难度较大。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学生对于第一次学习的新事物印象深刻,回笼的知识容易成夹生饭,不易消化和吸收。初三学生必须重视语言知识点的学习。我认为可以在初三阶段把语法知识进行分解,让其渗透到各部分的教学中,在语法教学中适当地穿新鞋、走老路,借鉴人教版教材的语法编排,由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重视project部分的学习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实际应用,离开了生活的语言就成了没有源头的死水,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project是对学生实际应用一个话题的综合考查。加拿大和美国非常重视孩子这一部分的学习,那儿的家庭作业一般是project,可是我们由于时间紧迫,对该部分总是一带而过,学生不予重视,我们老师也就放松了对project的教学与考查。我认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将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会做project是必须的。
安徽万佛赛鸽中心参赛名家铭鸽入棚清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