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II/ERP原理与应用
第8章MRPⅡ/ERP原理:生产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企业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费用。
表8-1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
对比项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服务对象
向外界(政府、股东)提供信息
向企业内部人员提供信息
范围目的
生成企业整体经营业务的财务报表,高度综合、真实、但详细程度不能完全满足决策需要
生成部分的或有特定目的的财务报表,综合或详细程度可依计划、控制与决策之需要而定
时间性
提供规定时期的信息(如年、季、月),报告已发生的情况
提供信息的时间范围有伸缩性(如从几小时到数年),包括历史信息和预见信息
约束
遵照外部强制的标准、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
无强制和约束,以满足成本/效益分析要求为准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
按照成本核算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分批成本制、分步成本制。分批成本制是以可以辨别的每一个批次作为成本归集和核算的对象,分步成本制的成本对象是大量相近产品的生产过程。下面以分批制为例对MRPⅡ/ERP中生产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介绍。MRP Ⅱ/ERP中生产成本是以滚动计算法(Cost Roll-up)逐层由底向上累计,从而得出最终产品生产成本的。应用这种计算法时,要用到的基础数据有:物料消耗定额(来自产品结构图与BOM)、采购成本(来自物料主文件)、各种小时费率(来自工作中心文件)以及标准时间(来自工艺路线文件)等。
产品成本构成
图8-1 成本分类与构成
标准成本体系
标准成本是一个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条件下所应达到的“目标成本”。它在生产开始以前,预先确定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数量和标准价格,作为核算产品成本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标准成本来与实际成本相比较,分析成本的超支和节约,以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是一个基准点,它公平地体现了在预计产出数量范围内生产某产品的成本。因此,库存中的物料被认为是按标准成本储存的资产。具有相同零件号的每一种物料均被认为具有相同价值,这与先进先出(FIFO)或后进先出(LIFO)正相反,后者则根据采购某物料的实际用费,认为同一种物料具有不同的成本。在标准成本中,超出标准成本的部分一般是费用,计为逆差。同样,低于标准成本的部分则计为贷方,是顺差。按标准成本计价的销售成本加上成本差异等于实际成本。
使用标准成本来进行产品成本的日常核算所施行的成本制度,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记入这些账户的数额都按直接材料(标准价格乘标准数量)、直接人工(标准价格即标准工资率乘标准工时)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而不是按它们的实际成本入账。
●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任何差数另用“差异”账户予以归集,供作研究可能的补救措施之用。
由于标准成本制度的应用在会计记录中反映出预计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以便通过差异数据的研究,找出预计和业绩的差异原因。差异分析主要有材料差异,它是由采购运输等原因所引起的;人工差异,它是由工资变动、加班加点等原因所引起的;制造费用,它是由季节变化等原因所引起的。以上内容可以通过业绩报告来表达。
在会计记录中使用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的制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这种成本制度可以用于分批成本计算和分步成本计算。
产品成本计算
1. 基本数据
在MRPⅡ基础数据中介绍的产品结构图和物料清单中物料之间的数量关系(包含材料消耗定额),物料主文件中记录的采购成本、工作中心文件中的各种小时费率,工艺路线文件中的标准时间等,都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本数据,而完工报告、入库报告的数据又是计算实际成本的依据。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是成本准确性的保证。只有有了准确的成本才能说清楚各种产品的获利性,才能说清企业的盈亏和利润。
这些数据有一些是数量性数据,如标准时间、材料定额,还有一些是价格性数据,如小时费率、采购价格。这样划分有利于计算和分析。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是成本核算准确性的前提。
2. 计算方法
MRPⅡ成本计算方法采用滚加法,是按物料清单所规定的物料之间的层次、需求关系和制造过程,从产品结构的最低层次开始,从低层向高层逐层累计。成本的发生和累计与生产制造过程同步,随着生产制造过程的进行,在材料、计划生产信息动态产生的同时,成本信息也随之产生,使得在计划、控制物流的同时,也控制了资金流,做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采用滚加法进行成本计算时,滚加的结构和依据就是产品的物料清单。在物料清单中,处于各个不同层次物料项目的成本都包含两部分,即:本层发生的成本和低层累计的成本。
在一个典型的产品物料清单中,最底层的物料项目都是外购件,即原材料或标准件,它的材料费(采购件费)和采购间接费(采购部门的
第8章 MRPⅡERP原理生产成本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