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
。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准备】
。
,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畅谈成语。
1、出示成语,让学生填写:( )天( )地。
学生:(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欢)天(喜)地、
2、师:不错,我们再来一个增加点难度。板书:昏天( )、翻天( )。
学生:昏天(黑地)、翻天(覆地)
二、揭题。
1、今天金老师有一个五个字的成语,板书:盘古开天地。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神话故事。
2、你知道什么是神话吗?
学生说。
教师小结:古代,人们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于是便借助幼稚的想象和幻想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古人就认为大自然的一切现象都是神主宰的,于是就按自己的想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这就是神话。
3、说说你们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师: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1)、四字成语;(2)、谁干什么?
4、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神话人物就是——生:盘古;
讲了盘古的一件什么事?——生:开天地
5、围绕盘古开天地,你有什么疑问?
(盘古为什么开天地?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盘古开天地的结果如何?)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刚才在同学们读书时我发现有些词语把同学们难住了,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读准了。
出示词语:
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
辽阔血液茂盛滋润创造一丈奔流不息
3、多种形式认读词语,在学生认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
4、说说你学懂了哪些词?学生交流,练习造句。
5、老师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要学懂一个词语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找它的近义词“茂盛—茂密”;找它的反义词“辽阔—狭小”;给它造句;甚至查字典等方法来学习。
6、在上述词语中,我有一个疑惑不解的地方,想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下,“气息”——“奔流不息”这两个“息”字意思一样吗?找到这两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或从工具书里找找“息”的意思。(学生讨论)
7、让我们再次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8、把这些词语读准了,还要能写准这些词语,谁能告诉大家要把这些词语写正确,哪些字要特别注意?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学习生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
9、让我们赶快在本子上把这几个难写的字写2遍,写的时候要做到姿势端正,书写正确。
四、学习课文。
1、生字这个拦路虎已经被我们解决了,相信这次我们一定回把课文读得更好,齐读全文
2、这篇课文的语言特别优美,每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卷
五、课堂小结并结课。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个神话故事神奇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
2、积累反义词和“隆隆的雷声”这样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类似的神话故事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从本课神话故事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案资源:多媒体课件
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读过或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师:你们真是爱读书的好孩子,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让我们继续走进18课《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再读一次。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生汇报,幻灯片出示此句)
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或总结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那个字映入你的眼帘?
生:创造
师:创造是什么意思?
生:发现新方法,
《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 李君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