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人才培养.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一)
种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家“试验田”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驱动根本上取决于人才驱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系统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试点学院改革”等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办法,取得重要进展。
夯实“基础”培育数理化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学科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是新技术、新发明、新产业的源泉。为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等五个学科领域开展试点。
因校制宜开辟试验区。有的高校依托学科优势突出、教学质量好的二级学院或单位,有的根据承担国家重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组建跨学科的实验班,有的依托以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目标的“试点学院”,作为实施“计划”的载体。“试验区”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享有较大自主权,在考试招生、专业设置、教师聘任、经费使用、考核评价方面实行特殊政策。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实行教授治学。成立教授委员会或相应学术组织,负责制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年度预算、发展规划等提出咨询意见。选拔优秀苗子。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特质,确保最优秀的学生入选。创新培养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行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学习。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至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交流。配备一流教师。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以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决定教师薪酬。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主持或参与教学。完善教学管理。实行班级管理与导师制结合的管理方式。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和缓修制度。
“试验”效果初显。目前已有超过5500名优秀学子入选“计划”,首批500名毕业生中,%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有的已初步崭露头角,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在国际大赛上表现优异,受到各方认可。试点高校初步形成以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在遴选优秀人才、开展因材施教、吸引学术大师参与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实施协同育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
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启动实施系列“卓越计划”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推动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平台,探索部部、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目前,已有66所高校进入计划,建设了58个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2个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2个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会同中央政法委等五部门实施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目前已有174位高校骨干教师、154位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入选。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适应党的新闻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后备人才。联合中宣部共同实施高校教师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已组织400余名高校骨干教师和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推动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校共建新闻学院,目前已有22个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25所高校、3个中央新闻单位与4所高校签署协议共建新闻学院。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适应新型工业化所需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已参与试点的有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208所高校,上海大众、三一重工等6000余家企业,以及21个行业部门和7个行业协会,覆盖1257个本科专业点和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累计参与计划学生近25万人。目前,高校累计投入专项经费约22亿元,、、参与开设课程4000余门,企业接受高校教师挂职学习近5000人。
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着力培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优秀农林人才。会同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遴选一批高校,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等三种

高校人才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0012230
  • 文件大小563 KB
  • 时间2018-06-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