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doc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一、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条件
(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
据调查,60%的国际贸易产生于世界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产品的差别化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以规模经济为核心动力的产业内贸易的分工与发展。
世界各国结成贸易同盟被看作是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显然,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容易进行贸易合作,由于产业结构相似,可以大大减少一体化后所需调整的资金,有利于两分工,从而促成经济一体化。中印两接近,产业结构相似,都是以密集型劳动、低附加值商品为主,致使两较低。但近年来,中印两国越来越重视对方的庞大市场及合作潜力,通过提高科技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望在未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产业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早在 1966 年,Vernon 的生产周期理论就提供了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模型。例如,北方国家通过对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垄断效应,但新科技在南方国家得到应用后,由于资源和劳动力价格较低,更利于商品的生产,因此出现的产业内贸易类型为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出口先进商品,从北方国家进口技术落后商品。这种产业内贸易则取决于新产品取代旧产品的速度。还有一种产业内贸易,在现在的亚洲市场更为实用,即发达国家的公司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司签订一些协议,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商品不同阶段的生产。
1992 年,日本经济学家深作喜一郎(kiichiroFukasaku)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内贸易:亚洲视角》中提出生产结构的相似以及较低的运输成本会带来更高程度的产业内贸易合作。他认为亚洲贸易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广东,逐步成为香港制造业的主要供应商。
Tharakan(1984)、Balassa(1986)和 Lee(1989)的研究都表明,产业内贸易在两国人均收入差异小的国家中所占比例更大。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也表明,较低的贸易壁垒和运输费用会提高产业内贸易在总体贸易中的比例。然而,产业内贸易的程度也与其他一些因素相关,例如产品差异和经济范围。产业内贸易的基本模型可以表示为:【1】

其中 Bij 为 i,j 两国的双边产业内贸易,RPCij表示 i,j 两国人均收入的差异,RFEij 表示相关要素禀赋在 i,j 两国的差异,DISij 为两国距离,DUMs 为双边贸易关系的虚拟变量以及特殊国家的不同特质因素;Uij 为扰动项。
二、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方法与数据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格兰杰检验作为计量形式的因果检验方式,可以对因果关系不明确的经济现象进行实证检验,文中将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对中印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效应进行分析。由于文中的时间经济序列是非平稳的,有可能出现虚假回归的现象,因此需先进行平稳性检验,再用协整检验法来检验两组数据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关于不平稳序列可否进行格兰杰检验一直存在争议,经求证,对于具有协整关系的序列间,即使不是平稳序列也可以进行格兰杰检验。本文运用 E-Viedash;格鲁贝尔指数(即 GL 指数),公式为:Bi=1

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国际经济贸易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8-06-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