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萧红 近代文学史.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组长:张倩
组员:何莉蒋永华罗喻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一:萧红的介绍和作品、生
平以及情感经历
二:萧红的作品分析

三:左联以及东北作家群
主讲人:罗喻
一、萧红的介绍
和作品、生平、情感生活
萧红的小说
《呼兰河传》
《生死场》
《旷野的呼喊》
《呼兰河传》
《生死场》
《呼兰河传》
萧红的小说还有
《跋涉》
《桥》
《牛车上》
《马伯乐》
《手》
《小城三月》
《萧红选集》
《萧红短篇小说》
萧红的散文
《回忆鲁迅先生》
《牛车上》
《跋涉》
《淌薪帧散文集》
《桥》
萧红的个人生平
祖父:张维祯。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使萧红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
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阶级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促使萧红最终走上背叛地主家庭的道路。
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是第一个孩子。1919年8月母亲病故。
同年12月,父亲张廷举续娶,继母梁亚兰
萧红小时候
萧红和母亲
1927年,她考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女中读书,喜爱绘画和文学。
1930年,父亲令她退学,准备与未婚夫王恩甲完婚。19岁的她既不愿让父亲把自己当礼物去交换富贵,又因劝伯父不要再增加佃户的地租而遭到一顿打,便逃出家庭。父亲宣布开除她的祖籍,后来与流浪街头的她相遇时也是冷眼相对,她亦终生不曾再回过呼兰县的家。
1931年2月初,因无经济供给,生活困难,萧红只好离开北平返回呼兰。春节后她随家搬到阿城县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在福昌号屯的这段生活,为萧红后来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她的一些小说、散文就是以这里为背景写的。

萧红 近代文学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15.10 MB
  • 时间201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