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方法探讨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与努力的程度取决于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学校教育的一个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以及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教育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研究与实践表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几种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科学地解释教材,机械的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而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励、启发、指导学生亲身经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被创设的问题情境所感染,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提以下几点看法:
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教学常见的方法,它是任何语言表达不可代替的教学手段,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实验,利用实验中奇妙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例如:在中和反应教学中,教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滴加稀盐酸,利用颜色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的促使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同学之间讨论,交流,形成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知。精心设计实验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动机,学生主动的对课题进行探究、分析,形成知识印象深刻,并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意向是在一定恰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利用现实生活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例如:在学习了CH4 的存在、性质后,教师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已知某下水道因一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而存在部分CH4 ,现要检查这一下水道中的CH4 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以便有利于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一下水道中的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由于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一下就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①直接点火,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②用试管直接去收集气体,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③先把一个装满水的试管伸入下水道,在下水道中把水倒掉,下水道中的气体自然进入试管,再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到安全地方后接近酒精灯火焰,看是否在爆炸极限内?最后师生讨论得出:方法①用直接点火的办法,如果气体在爆炸极限内,后果将不堪设想,该方法显然应当抛弃;方法②用试管直接去收集气体,由于试管中存在空气,这样收集的气体不可能保证下水道中的气体成分相同,该方法也应当抛弃;方法③正确,把“排水法”收集气体创造性地用于日常生活实践。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 利用现实生活现象类比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固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是生活中经常用的知识,如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一旦接受也会被学生牢牢掌握,例如:蒸发操作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和生活中煮饭相比较。煮饭的方法:加热,
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方法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