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品安全问题看食品领域的监管
近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逼紧人们的神经,一些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问题食品流向我们的餐桌,而问题食品的品种和范围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问题食品现象的频发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不安,人们甚至开始对市场提供的食品丧失信心,常看到有媒体报道国家某某体育队自己养猪、养鸡供运动员食用等等,诸如此类现象反映一种问题,似乎在我们的市场里越来越难以找到安全、高质量的食品供给。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花了30多年改革历程建立起来的自己特色的市场,为什么会使越来越多的质量低下的食品提供给需求者。
回顾我们的市场发育经历,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生产的匮乏导致各种商品尤其是作为必须品的食品需要以配给制实现在社会中的分配。由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易,那时候的生产者不会面临任何竞争,也不需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提供给需求者的产品(食品)极少可能存在各种添加剂,食品当中的不安全成分相对很低。因为生产者处在一个需求远超过产出能力的生产环境下,只需按部就班的生产出成品即可高枕无忧,没有生产成本控制和利润增长的压力,因此它会中规中矩的生产最基本的产品,当年的食品领域虽然供给不足,但食品的基本质量能够保证。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迅速发展后,繁荣的市场带动了各种商品的不断丰富。很多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商品尤其是食品领域,由于此类市场进出自由、产品具有同质性、复杂程度不高、极易容易模仿,很容易发育成为生产者竞争充分的买方市场,各生产者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为获得利润,更想控制较低的生产成本,控制成本最初的途径可以是通过规模经济,比如养殖场扩大规模,大批量的养殖会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也可以是通过技术更新,使用技术手段使动物生长加快,从而缩短经营周期。最终市场的生产者总会以最为便捷和高效的方式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比如生猪的养殖要加入瘦肉精生产更多瘦肉;牛奶的生产要添加三聚氰胺达到蛋白质含量以及餐馆当中普遍使用的地沟油等等。
被辅以各种“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食品仍然能够在市场上被当作正常食品销售得益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增大这种信息不对称对生产者是有利的,结果是消费者往往对问题食品难以识别,除了媒体将某种食品的安全问题被曝光外,普通消费者很难以辨别出问题食品。
过度的成本控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是加剧当前食品问题乃至商品质量下降的两个推手。通常情况下,我们期望的是充分竞争的市场,能够带给消费者较低价格的产品,但这种竞争局面在我们当下的市场中会导致生产者过度的成本控制,也就是说在接受既定价格下疯狂
从食品安全问题看食品领域的监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