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钩圆盘内有乾坤
周开稳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月;有时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这叫满月(望)。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球看上去为什么会有阴阳圆缺的各种变化呢?这是因为月球同地球一样,自己不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球是暗的。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就形成了新月一上弦月一满月一下弦月一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见下图)。
那么,对于某一月相而言,是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月相是变化的,而且有一定的周期性。观测月相,必须根据你想观测的月相类型,确定观测日期。
具体地说,农历初一,地球上的观测者位于月球的背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黑的,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时的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能看到弯弯的蛾眉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继续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的上弦月。农历十五前后,地球上的观测者位于月球的向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满月(也叫望)。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的下弦月。下弦月后,月亮继续亏缺,成为残月。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亮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月亮也就全部变黑了,朔又来临。
月相的变化,就是由新月逐渐变成满月,又由满月逐渐变成新月的过程。当新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侧,这叫做日月相合,又叫做“朔”。当满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这叫做日月相冲,又叫做“望”。所以月相的变化,又可叫做朔望变化。
观测月相,除根据需要确定观测日期外,观测时间的安排也很重要。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观测,许多月相可能都难得一见。如:初三观测
蛾眉月的时间大概应在黄昏至二十一点之间;初七观测上弦月的时间大概应在黄昏至二十四点之间;十五前后观测满月则是通宵可见,等等。
那么,观测某月相的时间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呢?
从理论上分析,要观测某一月相,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通常只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月球在观测者的地平线以上;二是太阳光相对不太强,最好是在夜晚观测;三是月球要有亮面部分朝向地球上的观测者。
为了满足第一个条件,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确定月相观测的最佳时间。即分别从图中某一月相的东、西两侧向地球表面引切线,切线就是切点处月出、月落时的地平线,切点地方时就是月出、月落时的理论时刻,而切点之间的时间当然就是月球在观测者地平线以上的理论时间范围。例如初三、初四观测蛾眉月的理论时间应在地方时九点至二十一点之间,初七、初八观测月相的时间大概应在地方时十二点至二十四点之间等等。
为了满足第二个条件,即太阳光相对不太强,最好是在夜晚观测。据此,初三观测蛾眉月的最佳时间应在黄昏至二十一点之间;初七观测月相的最佳时间应在黄昏至二十四点之间。
三是月球要有亮面部分朝向地球上的观测者。如新月,由于月球亮面全部背向地球上的观测者,所以根本看不到这一月相。
我们可以把月相观测的时间与成因归纳成两句话:即“上上西西日先落,下下东东月先升”。前半句的意思是:上半月的月相,在上半夜适
弯钩圆盘 内有乾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