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事故的防范、监测与处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齐文启
2011年4月
一、“十二五”环境压力的基本判断
六方面压力:
①优化经济发展
②污染持续减排
③改善环境质量
④防范环境风险
⑤解决新环境问题
⑥应对国际环境挑战
面临严峻挑战:
①排污总量、单位GDP能耗与国际差距
②高能耗、资源消耗型和污染型项目比例大
③污染向欠发达地区、农村转移
“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每一块国土都按发展阶段先后被污染一遍”
“不断绿化的大城市,不断黑化的农村”
④污染在偏僻地区分散化、隐蔽化、一定程
度被默许。
二、“十二五”环保规划
两个重点
①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
②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四个战略
①深化总量减排
②强化环境质量改善
③防范环境风险
④保障城乡平衡发展
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主攻方向(规划)
①重金属及砷污染综合防治
②POPs类污染防治
③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
④危险废物污染防治
以确保环境安全
利益的权衡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世界工厂”与资源、环境、劳动安全、低成本透支
利用外资、接受国外产生转移
淘汰企业与就业
欠发达地区发展与“污染转移”
扩大内需与节约型社会自相矛盾
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发达与落后地区利益,区域伦理、代际伦理、先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冲突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中。
几个第一(反思第一的代价)
钢铁产量世界第一
(超过第二、三、四总和) 5亿吨
水泥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50%)14亿吨
煤产量世界第一(占世界50%)30亿吨
纺织品世界第一(每年供世界人均四件)
鞋产量世界第一,供世界每人三双
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
空调产量世界第一
摩托车产量世界第一
铜消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三、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合同工业信息化、环保、公安、卫生、交通运输、铁路、质监等部门
定期应急演练
发生事故、业主马上按本单位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安监、环保、公安、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向运输的发生地报告
发生事故、当地政府立即组织。。。
迅速控制危害源,测定危化品性质,危害区、程度
危化品单位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环保同一发布信息。
四、《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591号 (修改2002年3月)
一、相关内容
性质:有毒害、腐蚀、爆、燃、助燃
预防和减少危化品事故
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强化、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
剧毒品通过区域,始发、目的地公安
五、新政策
要求:一案(实用)、三制。
行业:“横到边,纵到底”;
政府:“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四条指示:健全体制、明确责任;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强化法制、依靠科技;
协同应对、快速反应。
污染事故的防范、监测与处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