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变,唯一的永恒.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变,唯一的永恒
国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一个外国代表团时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这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基调。这个总基调既来自于邓公对国际世界的瞻望,也来自于他几十年的思索。思索终于让他颠覆了旧观念。
新中国前30年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公有制,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结果国弱民穷。小岗村分田到户和年广久“傻子瓜子”表达了底层对“贫穷社会主义”的不满,这给邓公的思维突破提供了佐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于是,中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并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后30年的社会主义和前30多年的社会主义不一样,这属于政治范畴的观念更新。顶层领导人勇于面对历史、世界大势和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在做出深刻怀疑和思索后,与底层大胆实践相结合,推出改革开放大作。没有这次划时代的观念更新,中国还不知要在落后和贫穷中徘徊多久。
社会:助人可以有偿
今年6月上中旬,沈阳突降几次大雨,很多路段尤其立交桥下积雨严重,一些车辆要么在积雨中熄火,要么车牌子落水。有市民或与司机商量好价钱,跳入水中,有偿将车推出困境;或弯腰摸索到车牌子,收取一定费用后,把车牌子还给司机。这一幕,近十几年常在中国多地上演。
接下来的一幕是,很多媒体像研究好了似的同声谴责:这些人乘人之危、挣黑心钱。我们理解媒体的道德焦虑。搁在前30年,人们推车和捡到车牌子还给司机是无偿的,这叫助人为乐;一旦有偿,无论收了多少钱,当事人都会滑入道德深谷,媒体会由此推导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不管在什么年代,无偿帮助别人都是善,值得赞扬和推崇。但由此就一定要推导出有偿帮助别人就是恶,要受舆论指责吗?我们来看事实:那些帮助推车和在水中捞车牌子的人都程度不同地付出了体力,有的甚至还要冒掉进窨井的危险。这无疑是略带冒险性的劳动。有劳动就应该有所得,这是一般性经济规律。另外,媒体相关报道并无他们“狮子大开口”的表述,他们在推车和还车牌前,基本都与司机谈好了价钱。
这些人出卖了劳动,司机付钱,购买了这些劳动。没有强买强卖,双方行为都是自愿的。这非常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就是这么一道经济学简答题,在媒体位于道德制高点的焦虑性注视中,被解读成了不道德。
把经济的还给经济,把道德的还给道德;不能以经济解释道德,也不能以道德解释经济。但很遗憾,在市场经济浸淫了许多年的一些信息传播者,竟不知生活秩序和规范已多元化,他们还困于旧观念围成的藩篱中,以一元化的固执眼光,迷迷糊糊地扫描、审视并解读着这个多元社会。
时代的[嘹] [目]望者落伍于社会,缘于他们观念落伍了。那是市场经济中最一般的交易行为,没必要报道,也不该谴责。这是最起码的观念更新。
企业:员工就是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口号,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颇为时尚。
初一看,这句口号似乎接近准真理级:对顾客不像对上帝那样膜拜,商家如何赚到钱?但吊诡的是,这句口号喊了二三十年,把服务对象当成三孙子的窗口及商业服务人员仍比比皆是。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直到“海底捞”火锅店的管理智慧悄然面世。
在这家火锅店,“把顾客当上帝”仍然是员工的座右铭。事实上,这家店的员工也确实把每一位顾客当

变,唯一的永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