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活化课文呈现方式.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活化课文呈现方式.doc活化课文呈现方式|第1
内容加载中...[] 徐和平
[内容]

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看,逐段呈现课文的模式仍很盛行。一味地采用这种呈现方式,会带来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反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主体作用发挥欠佳;不利于诱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思维品质难以得到培养。
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以实现其多重目标,就必须活化课文呈现方式。活化课文呈现方式,就是指教师不囿于课文的固有程式,围绕阅读教学的目标,创造一种新颖的课文呈现方式。近几年来,笔者也积极致力于这种教法的探索,尝试运用“聚焦”式、“调整”式、“假想”式、“改编”式、“比较”式等多种方法来活化课文呈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其中的三种类型说明之。
(一)“聚焦”式呈现
“聚焦”式呈现,就是把一篇课文的教学视作物理现象中的聚焦过程。教师根据文章的思路及的意图选定“焦点”,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尽可能会聚于此。这种呈现式,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增强教学的整体感和节奏感。
像《记念刘和珍君》、《赤壁之战》等篇幅较长的课文,采用传统的逐段讲解式,易使教学过程冗长、松散,而改作“聚焦”式呈现,则整个过程大大优化。如《记念刘和珍君》,全文的“焦点”即是“记念”一词,教师可由此设计两个统摄全篇的问题(一是为何要记念刘和珍君,二是怎样来记念刘和珍君),然后分步组织研读讨论。“聚集”过程大致如下:
附图{图}
这样呈现课文,从教学内容来说,整体感强,定位恰当;从教学环节来说,紧凑自然,不枝不蔓,教学效果是好的。
高中语文教材中宜用此法呈现的课文颇多,特别是那些篇幅较长的课文。需强调指出的是,“聚焦”过程的设计,因教师、学生、课文等不同而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就是“焦点”的确立一定要能起到“带动全篇”的作用。
(二)“调整”式呈现
所谓“调整”式呈现,是指教师将原文故意打乱,编印成资料,上课时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重新调整的一种呈现方式。运用这种方式,可使学生把握课文的结构,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凡是具有
“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特色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大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我在教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课前没有让同学预习课文,上课时在简介了悼词的基本写法后,发下印有此文已被打乱的9 个语段和从文章第4—8段中抽出来的5句承递句的资料,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思考两个问题:(1)9段文字先后顺序应怎样排列?(2)5句承递句各置于何处才能将上下文连缀起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以“概括——归并——排列”为序,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最后画出全文的结构示意图。这篇文章“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是我们用来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教材。这样来呈现课文,使该教材的这一潜在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深切体味文章逻辑美的同时,也提高了思维的严密性程度。
再如《芙蕖》、《眼睛与仿生学》一类在结构、顺序安排上颇有特色的说明文,若按常规模式呈现,则显得机械呆板、过于简单,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价值不高。若改作“化易为难”的“调整”式呈现,以营建“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境界,自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思维训练的深度,从而实现借阅读教学以开发智力的目的。
(

活化课文呈现方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