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
1、希腊戏剧产生于公元前( 6世纪)后期,他是从酒神祭祀的仪式中演变而来。
2、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希腊戏剧鼎盛时期的到来。
3、希腊三大悲剧家,中(欧里皮德斯)最擅长使用歌队进行舞台表演的人。
4、古代歌舞直接影响了中国戏曲舞台展现的形态。乐舞同源,源于祭祀。
5、(西周末年)的宫廷里,出现了专供帝王声色娱乐的(职业艺人)——优
6、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瓦舍”。瓦舍是一个集多种技艺、供艺人卖艺、观众观看的场所。观众的主要成分是市民。瓦舍促成了中国戏曲综合性的形成。
7、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形式: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南曲、戏文、还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8、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戏始于宋光宗朝《赵贞女》《王魁》称为南戏之首。
9、南戏在(南宋前期)已经发展成比较成熟的戏曲形式。
10、南戏主要是运用(当地的民间歌谣)、既无宫调、又少节拍、灵活通俗,不被文人学士重视。
11、宋元南戏向为统治者和上层文人所鄙视,。
12、负心戏是南戏早期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主题。
13、《赵贞女》《王魁》负心戏之首的剧本,不是原剧本的全貌
14、南戏的剧本开头设置了一种叫做“副末开场”的形式
15、宋元南戏有些方面还不够成熟,艺术水准有待提高,而益里巷歌谣,早期南戏,以《张协状元》为代表。
16、元末创作了一系列,如《琵琶记》、“荆、刘、拜、杀”等,代表着南戏较高的艺术水平。
17、《张协状元》是现存唯一一部南宋戏文,它出自于《永乐大典》。
18、“荆、刘、拜、杀”是《荆钗记》《刘致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19、《拜月亭记》的语言艺术不饰雕琢、颇具文采。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拜月亭记》是南戏发展过程中的一部代表作,在“荆、刘、拜、杀”四部戏中成就最高。四大南戏剧情全部聚焦,婚姻爱情为主题。
20、《琵琶记》首次提倡教化。《琵琶记》正如剧本在“副末开场”中所云:1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2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3也不寻宫数调。
21、朱元璋明太祖赞赏《琵琶记》:以宫锦而制鞋。
23、南戏音乐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创造出“南北合套”的表现形式。
元杂剧
24、(金末)前后至(元贞、大德年间)是元杂剧发展的鼎盛时代。
25、(元末明初)之际,北杂剧逐渐沦为(上层统治者)的娱乐手段和舆论工具,明中期开始衰落。
26、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元杂剧的三个直接艺术起源:1金元音乐、2、宋杂剧3诸宫调
27、关汉卿被古代评论家誉为“本色派”代表人物。
28杂剧《西厢记》(王实甫)没有拘泥于四折一楔子的通常体列,创造了(五本二十折)的新形式,王实甫被称为传奇之祖,它的曲律和文辞珠联璧合被誉为:花间美人。《西厢记》曲词部分以(民间口语)为主体,优美、而并不晦涩。北曲故当以《西厢记》压卷。
29、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次说法出自于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30、马致远的作品受到明代人的推崇。马致远还写了一批“神仙道化”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早期神话剧的创作不足。
杂剧
31、传奇在文人士大夫中掀起了创作热潮。
32、(明末清初)的社会巨变,促使传奇创作又有新的发展。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用“传奇”反映的
中国戏曲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