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章货币需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货币需求的动机以及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并理解两种学说的各自特色。
,对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功能的层层深入剖析。
4、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及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2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概述
货币需求是指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 经济运行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二) 各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1)居民一定时期的收入水平。(2)企业经营规模及货币收支流量和经济效益。(3)利率水平。(4)价格及价格预期。(5)政府需求。
3
经济意义上的货币需求包含以下三点内容:
(1) 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
(2) 需求能力可理解为占有货币对应的收、
借款或其它形式的资金来源;
(3) 需求愿望可理解为由需求主题经济利益
决定的各种动机与行为。
4
(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需求和实际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名义需求记作Md,实际需求记作Md /p。
(四)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
(五)货币需求的宏观与微观分析
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因素划分为三类:一类为规模变量,主要指的是收入;一类为机会成本变量,主要包括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余下的则称为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5
三、货币需求量
(一)货币需求量的概念
传统的解释是:社会公众在其总财富中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的那一部分实际量,即为货币需求量。这一概念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意愿的,意愿持有表示这种需求完全出于公众自身的经济利益。二是实际的(或称真实的)货币需求量。实际货币需求量是相对名义货币需求量而言的。名义货币需求量指社会公众在现行价格水平下对货币的需求量,它以按照现行购买力单位测算的名义货币来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则指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对货币的需求量,它以按照不变购买力单位测算的实际货币表示。一般而言,名义货币需求量和物价水平成正比,而实际货币需求量和物价水平无关,主要随实际收入和利率而变化。
6
(二)货币的流量和存量
货币量包括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两个概念。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货币数量,它是货币静止状态的概念,是某一时点上货币数量的横断面。货币流量是指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或流动数量,也就是货币存量与每单位货币参加交易次数的乘积。
货币需求量显然是一种存量指标,
(三)货币需求的替代性
货币需求的替代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公众对货币的需求为对其他流动性资产的需求所替代,货币需求量在总量上与结构上发生的转移、更替和变动的现象。
(四)货币需求量是一个弹性区域
7
一、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
:
第二节宏观货币需求理论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量= ----------------
商品价格总额
同名货币流通速度
8
第一,货币必要量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商品价格总额是一个既定的值,并由此决定货币的必要量。交易方程式中的物价完全取决于流通环节表现为一个完全由货币量决定的因变量。
第二,马克思的研究总是以黄金作为货币来进行的,金属货币具有蓄水池功能,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
第三、马克思对于货币必要量的研究是基于简单商品流通这一前提的。
9
传统货币数量说
“货币数量说”(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是指以货币的数量及其变动来说明货币的价值或一般物价水平及其变动的一种理论。
传统货币数量说是指凯恩斯出版《通论》之前的货币数量说,以区别于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
根据传统货币数量说,货币数量的任何变动,都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作同方向、等比例的变动。
10
二、现金交易学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古典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本身并不存在内在价值,其价值来源于其交换价值,即货币的价值。它是对商品和劳务的实际购买力,货币只是遮掩“实际力量行动的面纱”。这种思想在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货币数量说”(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M V = P T
式中,M—货币数量
V—货币的流转速度
P—加权平均的一般物价水平
T—交易总量,即实际财富与劳务的交易总额
第八章货币需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