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死了!|第1
1979年春雷乍响,催生了深圳特区,至今她已走过了23年的心路厉程,回首过去展望现在的深圳,颇叫人感慨万千,现代化的一座国际花园式城市拔地而起,处处绿草如茵,花红柳绿,不知让多少外地而来的游客称赞不绝,流连不舍。
晴空万里的天空忽然阴云密布。
90年代中期,深圳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据说这个口号提出来的原因是北京一著名学者所写的一篇"特区不特"的文章,现在深圳已没有人再提这个口号了,如今的深圳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又面临着一次选择。
媒体之毒
在深圳的房地产行业中曾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黑夜有多黑,你就有多黑",这句话用在深圳的媒体上也是极为恰当的。
在宽敞而又美丽的深南大道边有一座异常气派的40多层楼高的大厦--深圳特区报业大厦,据说该大厦是国内最气排最豪华的一座报业大厦,而该大厦的主人是全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就在这座不仅外表华丽,内部也非常华丽的大厦里办公,在不少外人的眼里这座富丽堂皇的大厦是神圣的,可又有几个人知道它的秘密?它的污垢?
2003年元旦刚刚过完,就爆出了一个真实的消息,深圳特区报的订阅情况极不理想,没有完成订报任务,在无可耐何的情况下,报社出台了一条规定:凡没有完成订报任务的送报员自己要出钱订报,于是2003年元月报业行业出现了罕见的奇特现象,特区报业集团的发行人员几乎人人出钱订阅报纸,其中一些发行人员的"自觉订报"费已接近2万元,笔者通过调查得知,发行人员所订的报纸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当废纸卖给废品收购站。据说出台此项规定的深层原因是为了报社领导的"政绩",报社的发行人员成了报社的订报客户,深圳又破了一项全录。
中宣传部早就有规定,不允许编辑、记者拉订报客户,但在深圳却是个例外,报社不但允许,而且还鼓励编辑、记者去拉订报客户,并把编辑、记者所拉的订报客户名称及订报数量制作了一张表格公布出来,通常编辑、记者所拉的订报客户都是大客户,这些订报客户的订报份数大都是3位数字,也有一部分是2位数字,这些编辑、记者所拉来的订报大客户中几乎都是通过各种关系,各种各样的交换条件,比如说以订报费换取广告,为订报大客户撰写新闻报道等,在这些订报大客户中究竟有几个是为了阅读报纸而订报的?答案是:没有几个。
深圳报业的订报方式也破了全录,不仅订报时间之早,每年的8月份就开始大张旗鼓的打出了订阅明年报纸的广告,而且订报优惠打折之高(最高为4折),但另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订报宣传如此之早,订报打折如此之高,最后还是没有完成订报任务,自已的报纸究竟受不受市民欢迎,为什么有的报纸人家根本就不打折,也没有过早的宣传订报,反而广大读者自觉去订阅、去购买。不仅顺利的完成了订报任务,还超额了,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报社领导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了。
1999年8月底深圳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出现了近40家"特超"(特区报业集团连锁超市的简称)。事隔一年之后,这40家"特超"全军覆灭,可谓其兴也快,其亡也快,凉的,热的也快。据知情人士透露,特超的倒闭,绝非"天灾",实为人祸,其一开始管理就极为混乱,任人唯亲,且存在着不少的贪污腐败行为。特超的倒闭给报社带来了几千万元的损失,岂今为止,报社没有任何一个人为这个巨大损失负责。
深圳的报社财大气粗,一年近7个亿的广告收入,
深圳死了!-第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