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l
Microbiology
tina.
绪论
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微生物(anism)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按大小、结构、组成等分为三大类
⑴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⑵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如病毒。
⑶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质,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数量多、生长快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绝大多数:有益,且是必需的自然界中的N、C、S等元素的循环机体的正常菌群
少数:有害,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伤寒、痢疾、结核、破伤风、HIV、流感病毒等。
微生物与疾病关系
巴氏消毒法、传染病与微生物关系(鸡霍乱、炭疽病原)、狂犬病疫苗、炭疽疫苗
第一篇细菌学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 bacterium: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大小:微米μm
2、形态:按外形分
⑴球菌,us:f为1mm左右⑵杆菌,basillus:大小、长短、粗细不一
⑶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①弧菌:呈弧形或逗点状,只有一个弯曲。②螺菌:有数个弯曲或螺旋形。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一)细胞壁(cell wall)
概念: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的膜状结构。其组成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1、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1)肽聚糖:细菌共有成分(2)磷壁酸:G+菌的特殊成分(3)外膜:G–菌的特殊成分
(1)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原核细胞特有。又称粘肽。
G+菌: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三维立体结构。
G–菌: 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二维平面结构。
(2)G+菌的特殊成分:磷壁酸
G+ 菌的特殊组分:磷壁酸及一些表面蛋白,磷壁酸的功能:稳定细胞结构、维持离子平衡、调节依赖阳离子的酶的活性重要的表面抗原。
3)G-菌的特殊成分: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构成
- 菌的特殊组分:外膜,外膜的功能:稳定细胞结构、含有内毒素、重要的表面抗原
(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组成
特异多糖: 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有种特异性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
脂质A:内毒素生物活性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G+菌与G-菌细胞壁的比较(大题)
细胞壁
G+菌
G-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多达50层
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干重50%~80%
占干重5%~20%
糖类含量
约45%
15%~20%
脂类含量
1%~4%
11%~22%
磷壁酸
+
-
外膜
-
+
2、细胞壁的功能
1) 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5~25个大气压)
2) 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3) 菌体表面有多种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
概念: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一般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破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能存活。
* 其形态呈高度多形性,着色不均,难以培养。高渗低琼脂含血清培养基:荷包蛋样细小菌落。
* 有一定的致病力,通常引起慢性感染.
细胞膜
: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着细胞质,柔韧致密,富有弹性。
: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参与细菌分裂等。
(三)细胞质
:细菌蛋白质合成场所。
2.★质粒(plasmid) (重要名解):
; ,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 ;
、转导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其他细菌。
胞质颗粒:多为细菌储存的营养物质。异染颗粒
(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 )
(nucleoid),即细菌的染色体(chromosome),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为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主要)、RNA(较少)、组蛋白样蛋白质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普通菌毛、鞭毛、
总:微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