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新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新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交通事业不断进展,人们对于公路的施工建设要求以及实际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还需要全面的提升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水准,将新型的技术广泛的运用到公路施工的各个当中。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公路建设水平,所以要对公路沥青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公路沥青路面在防滑性、平整性以及耐磨性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于此同时。还有极强的水稳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以及定性,所以沥青路面施工是现阶段广泛使用的公路路面面层施工技术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新技术与质量控制。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技术分析;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我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日益提升,居民用车也在日益增多,人们对于路面的舒适性以及美观性等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本文分别从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两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沥青路面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为沥青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施工新技术
1、基层技术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基层部分,关系到工程载荷的传输和分配,利用合理的方式,严谨处理路面结构的分布受力。基层部分可以对路面受力,实行削弱,传递到其他部分,降低基层受力压力,避免由于受力不均匀,促使基层遭到破坏。基层施工技术,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促使基层性能表现不全面,出现缺陷部分。例如:基层边缘的载荷分配到沥青路面时,促使基层成为主体的受力部分,基层施工技术面临较大压。基层技术施工时,首先要选择高标准、高质量的材料,提高强度与刚度,满足沥青路面的实际要求;然后分析沥青路面的施工环境,重点在车流量、高峰时段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基层数量,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中,基层主要以一层为主,如果载荷压力非常大,可以设置两层,采用上下结构,提高基层载荷分配的能力,确保基层施工技术的科学性,稳定沥青路面。
2、接缝处理
铺加宽段前将边缘切齐,清扫干净,并涂少量粘层沥青。对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先在已压实部分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碾压已压实路面10-15cm,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上、下层的纵缝错开15cm以上,表层纵缝应顺直,宜留在车道区划线位置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应错位1m以上。横缝采用平接缝。施工结束后,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碾压。然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对于垂直刨切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混合料前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及时处理。
3、沥青路面排水设计技术
在对沥青路面的防水工作,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将“因地制宜,排、堵、截相结合,以排为主”作为工作方针,在施工过程中,要将各种水下渗透的负作用降到最低,重视水源的影响,避免由于整体道床水下渗,破坏整体道床结构。建设水源排水工程,有利于使沥青路面的质量得到保证。针对分层防水以及地下排水管道的建设,还需要根据排水量来对管线的设置方式进行合理的布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之中确保压实标准以及地下排水管道的黏结力,尽可能的提升管道的排水性能,将地下的渗透作用对管道的影响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新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