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教师:杨涛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你上MRYang的课, MRYang现在
想告诉大家:希望你上完课后,请常。
也请在课上常。但请不要。
祝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前言
一、本课性质
1、是根据26号文件设立的新四课之一,是思想政治课,是公共必修课。
2、是一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3、是一门历史知识课。
二、为什么设立此课程
1、课程目标:主要目的是了解国情,树立“三个必然选择”的意识(参考课本第1页)。
2、当前大学生及社会的人文思想素质堪忧。
张爱玲与《色戒》
赵一曼
3、国外的德育经验
西方国家在上一世纪末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对人文课程和政治理论课程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多类课程给予完善,反映教育首先是树人的性质。
《壮志凌云》
《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与《雷锋日记》在美国流行
三、课程特点
1、为何选择1840——2007年的历史
最能反映历史的巨变(社会形态、领导力量、政权、革命性质的转变);最能了解中国国情;
最能反映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什么。
2、何谓“纲”与“要”
所谓“纲”即基本的历史发展线索、脉络,也就是哪些历史事件构成了近现代史发展的中心脉络。
如(1)、以太平天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心;
(2)、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与早期改良派——维新变法——晚清新政——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国民党统治为中心;
所谓“要”就是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根本发展目标与方向。
现在的观点有:反三座大山压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理论,即不同政治派别共同目标是实现工业化、民主化、市场化、城市化、市民化等;
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自我选择,即认为近现代是不盲目学习西方,也不泥古,要在文化与制度上创新,走有中国特色道路。
四、结构分期图与学习要求
1、结构分期图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时期)
( 上篇) ( 中篇) ( 下篇)
上篇内容
(1)中国沦为◆鸦片战争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上篇内容: ◆八国联军侵华
(1840—1919)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亡图存探索◆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