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颗童心解读儿童画
[摘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能随机抓住孩子代写论文的各种心理需要,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用颗童心解读儿童画才能把幼儿外在的行为转化为内在的动机,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关键词]儿童画童心教师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要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地快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纲要》中,主张让幼儿感受快乐,体验成功;主张幼儿大胆地表露个性,张扬自我;主张幼儿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他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幼教理念,我们教师如能正确地理解把握,把它运用到美术教育实践中去,那么对于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传统的儿童画评价,首先,是以教师作为评价的主角,而且基本上是从幼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技法和最终效果等这些较为显性的因素去寻找差异、分等排序,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和分等作用。再者,教师往往是以好、不好来评定幼儿的作品,并几乎以此作惟一的标准,评价幼儿的美术学习情况。单一而刻板的评价,忽略了幼儿作为评价者的身份,忽略了对幼儿学习过程以及不同方面的综合评价,同时也忽视了美术学习活动中幼儿丰富多彩的个性,对于提高全体幼儿的美术学习积极性、激发和保持全体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认识自我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明显不足。。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能随机抓住孩子的各种心理需要,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用颗童心解读儿童画才能把幼儿外在的行为转化为内在的动机,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一、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去赏识,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引导幼儿欣赏自我、欣赏同伴,并学会与同伴合作活动。一般来说,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于自己的作品很欣赏,很陶醉,而对同伴的作品关心甚少,这和他们的心理“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是相符的。因此,我们在每次活动结束时都要适时的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最初以老师为主,慢慢地引导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逐步树立起
“我能干,大家都能干”的意识。在中大班时,教师可专门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创作活动,为幼儿创设条件,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在这些活动中,让幼儿逐步懂得“我能画好,别人也画得不错,如果大家一起画就会画得更好”,从中来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这对良好个性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绘画系列活动中,以“收购绘画”的游戏,引导幼儿对他人作品进行自主、客观的评价,促使幼儿相互取长补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在巡回观察和收购绘画过程中发现收购点收购绘画的价格差距很大,于是就问“收购员”,这个“收购员”认真地说:“XX小朋友的画颜色好看,他的画价钱就高!XX小朋友的画面太小,画的东西少,要是下次得画大些,画面再丰富些作品价钱就可以给高了!XX小朋友画得两幅画差不多,所以给的钱也应该差不多!”孩子们轻松自如地评价他人的作品,满足了游戏的愿望,发展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交往和表达能力。我们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通过多
用颗童心解读儿童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