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边塞诗的风致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边塞诗的形象分析、感情把握(重点、难点)
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诗鉴赏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兴盛于隋朝,在唐朝处于黄金时期。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主要代表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
1. 把握相关意象
(1) 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2) 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
干戈,号角、战车、辕门、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雄关),无定河,汉塞,胡天,燕然、轮台;单于、吐谷浑,匈奴;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边塞诗有的昂扬向上充满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有的诗却是极悲壮婉伤,甚至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
,深挖它含蓄的主旨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切入点)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或者注释,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
一. 边塞诗词鉴赏要诀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边塞诗的鉴赏
1、思想内容:边塞奇丽的风光、塞外生活的艰苦、战争的惨烈、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对帝王黩武边关的不满等。
2、情感基调:慷慨、豪迈、悲壮、惋伤、凄凉、惆怅。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提示:“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领略边塞诗风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