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赵海涛
Macroeconomics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本章导读: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社会整体运行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而衡量整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是研究其他宏观经济问题的起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当能够:
学会用居民、厂商、政府三个部门和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两个市场来抽象国民经济的运行。
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及其核算方法。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掌握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理解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个经济的总收入恒等于其总支出。
掌握国民经济循环模式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
本章要讨论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国内生产总值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决策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经济总体的行为: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以比较合适的速度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解决的主要问题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现有资源如何实现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的假设
微观经济学:理性人假设
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最先指出,当个体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时,他好像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而去实现公众的最佳福利。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宏观经济学:合成谬误假设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一章:对于部分来说是对的事情,误认为对于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一错误就是“合成谬误”
一个农民丰收是好事,所有农民都丰收是好事吗?
食堂插队,如果所有的人都这么做会怎么样?
微观经济学:市场出清假设
亚当·斯密的定理:给定价格等限制条件,消费者和厂商的最大化行为,将导致市场均衡状态。
供给和需求达到相等,市场“清了”
宏观经济学:市场非出清
宏观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完全,所以价格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是不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完全问题;价格有刚性,并由此推出市场非出清的结论。
事实证明市场不一定能够出清
西瓜、白菜等农产品销路问题
产品市场:大量牛奶被倾倒
劳动市场:美国1900-2000年的失业率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导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