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教师资格证技能考试--新闻与评论试讲教案.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讲教案
试讲教师:XXX
课程名称:《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使用教材:《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教学对象: 2014级新闻学专业本科学生
讲授章节:第十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第五节连续性报道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连续报道的特点、作用以及采写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连续性报道的采写注意事项。
难点:
连续性报道的采写
识记:
连续性报道的定义、特点以及作用
教学要求:学生自带课本、笔记本、笔;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
教具:教材、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共30分钟)
教学内容:
第一步:问候
第二步:复习
简单回顾第四节的内容:事件通讯
第三步
导入:(2015年2到4月你最关注什么新闻,在电视、报纸、网站上你们看得最多的大事件是哪些?)
2015年2到4月,我们在电视、报纸、网站上看得最多的关注最多的是福建古雷PX化工厂大爆炸、德翼客机坠毁事件、香港“反水客”风波、刘翔退役……
这些大事件几乎都是连续不断地报道。
本次讲课内容:
一、连续性报道P294—P299
(一)连续性报道及其特点、作用
连续性报道:即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也可称作追踪报道、“滚雪球”式报道。
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
连续报道的特点:
1连续性: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线性的分布,各次报道之间的顺序不能任意变动;
2时效性:在事态进展过程中进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都应有新的依据;
3完整性:连续报道从事件发生到追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的。
连续报道的作用:
连续报道的独特表现功能,则主要在于能够随时反映事物或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为人们提供最新事态的信息。通过对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从开始到发展、结果的一环接一环的过程报道,使信息传播得以强化,进而能有效地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和强烈的社会震动。
连续性报道的产生及实践,不仅满足了受众对新闻深度和速度的要求,而且还弥补了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等一些深度报道形式的不足、完善了新闻的发展,是新闻媒介的重型武器之一。
(二)连续性报道采写的注意事项
1、注意优化组合
(1)反对简单相加:新闻依据必须是不断添加和变动:每次报道都是新闻事件的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分段、分层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受众,不能把不相关的东西放进去。
(2)掌握报道节奏:对同一新闻作多次报道和多单元集合,造成一定的舆论强势,当新闻进展较快,可增加报道密度,反之,则减少,形成良好的节奏。
(3)讲究善始善终,各报道要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地逐步递进,并最终完成整个报道,不能只报道到一半就结束;
2、注意系统思维
也就是报道过程中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报道,使受众能有立体、动态、完整、清晰地感官认识。
3、注意反馈失调
反馈失调通常指的是反馈过程中的反馈不及时和反馈过度。
连续报道重在连续性和完整性,信息反馈不及时就会导致受众接受信息不完整,产

高校教师资格证技能考试--新闻与评论试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