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王晓霖
《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定位在滴漏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影响的重要基础。
上完这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本堂课主要内容就是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但是因为主次之分,为了学生能充分的进行探究实验,我在介绍古代水钟的时候运用了视频手段比较直接和直观,简短地带过了。然后通过寻找两个水钟共同点过度到滴漏实验,通过滴漏100ml,测得的数据,学生不难发现各个小组的数据不一样,从而推测出可能与漏孔大小有关,继而学生推测积聚10ml和50ml水需要多少时间,学生会通过刚才测得的100ml水的时间的比例来推测,但当实验结果出来时,有些小组会发现真实结果跟预测结果很接近,但是当汇总的时候发现很多小组都有这种现象,这就不是一个偶尔现象,这时差生了各种猜测,实验误差,水量多少等等。这时学生对滴漏实验的研究兴趣充分激发了。这时我让他们猜测300ml水全部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有些同学有些迫不及待了,但猜测还是不敢怎么猜,不过有些小组已经意识到水量多少或者水位高低会有影响,所以在测得300ml水的结果时,有些学生比较接近,有些比较差的远。实验数据的分析是这堂课的重中之重,不过我在课中还有做的不够,没有具体到各组数据的分析。在完成滴漏实验后学生不能发现“水流速度先快后慢”的现象,这时我提问“如何改进”学生会回答不断加水。有了这个概念也为下一堂课制作水钟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数据分析,整理,得出结论。但是由于我上课时有些紧张,所以对学生的发言反馈不是很到位。当孩子们没有得到我预期的答案时,我心里有些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我想,这跟平时的积累有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朝这方面去努力。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