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管理
教学目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应当了解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概况,包括土地开发的概念、特点、类型;土地复垦的概念、对象、意义、模式以及土地整理的概念、特征、意义、内容等。此外,还应了解待开发复垦整理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以更好地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服务,还应掌握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方法、步骤等,能够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规划、编制与管理。
第一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概论
第二节待开发复垦整理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第四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与项目管理
第五节土地复垦的规划与管理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土地管理包括基础管理、地权管理和利用管理三大部分内容。其中,用地管理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它以合理地组织编制和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计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的监测、监督为工作内容,对土地进行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由此可以看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在整个土地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第一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概论
一、土地开发
二、土地复垦
三、土地整理
一、土地开发
1、土地开发的含义
2、土地开发的特点
3、土地开发的类型
1、土地开发的含义
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活动,如将农地开发为城市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开发活动,可以有效地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使原来不适宜某种用途的土地变为适宜于该用途的土地;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活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开发实际上是为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必要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技术的投入过程,其结果是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土地利用条件的改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提高。土地开发的过程是为合理的土地利用创造条件,所以,进行土地开发,增加土地的可利用面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必须进行必要的经济技术的投入。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用地不断被各项建设事业占用,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因而,必须通过广泛筹集资金,加大对土地开发的经济技术投入力度,使有限的土地后备资源得以开发,使土地利用条件得以改善,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的对土地的需求。
2、土地开发的特点
(1)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
(2)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3)土地开发具有经营性的特点
(4)土地开发是一个开发、利用、再开发、再利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1)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
土地是由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及地质、地貌组成的综合体,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土地开发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土地开发是人类作用于自然,它有可能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也有可能完全相反地产生消极的有害的影响,如开发荒山、改良土壤可能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转化;反之,不合理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则有可能造成水地流失、土地沙化,产生洪涝灾害等。
(2)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土地开发与社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土地开发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土地开发也将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组合方式。如开发荒地可以引起地区经济结构的改变,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使原来以林牧为主的人转化为农民;沿海滩涂的开发不仅可增加农用地面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大量外来移民的到来,将会使原来荒凉的滩涂兴起新的社区,甚至崛起新的城镇;城市新区的开发使原来的农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结构也将由第一性生产转变为第二、三产业为主。
第九章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