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教学设计
合水小学李旭颖
课题:《飞天》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天及莫高窟的有关知识,发现如何运用流动的线条表现飞天优雅、自由飞行的姿态。感悟传统造型的魅力,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大量图片,与古代站立静止人物的对比,发现飞天的服饰美、线条美与姿态美。在欣赏找到“飞天”本身所具备的流动美,欣赏与飞天身体飞行方向一致的丝带所带来的流动的优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飞天的艺术作品,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发展历史、掌握飞天的美感。并尝试临摹一副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教学难点:
理解飘带与飞天身体动势的关系,以及如何用线条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教具:课件、提前印制的飞天线稿。
学具:水彩笔、铅笔、橡皮擦、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景,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但是他在跟大家见面之前先要跟大家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谁》。
师:我和他有点像!(教师出示课件,图为孙悟空)
师:我像他一样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师:像他一样可以飞入天庭中给玉帝何王母娘娘送去“生日蛋糕”。(出示孙悟空空中翱翔送蛋糕图)你们想到谁了吗?
生:飞天
(教师出示课件,并板书)
感悟历史,了解飞天
1、关于飞天,你一定有很多问题要问吧?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什么是飞天?
传说中天歌神乾闼婆和天乐神紧那罗是一对夫妻,乾闼婆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鲜花,供宝,牺牲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天宫。他们一个擅歌一个擅舞,形影不离,和谐恩爱。后来乾闼婆与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成了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飞天。
飞天壁画是敦煌莫高窟的标志。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都画有飞天。
飞天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
2、讲解飞天的三个时期:
借鉴时期(北魏):头有园光,脸型椭圆,大嘴大耳,白鼻梁,白眼珠。大体上保留西域式飞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归纳总结早期特点,如“造型简单”、“色彩古朴”等)
融合时期(西魏—隋):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与道教羽人、飞仙形象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前期图片风格进行总结。如:“动感飞天”、“色彩丰富”。)
形成自我
《飞天》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