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是城镇化的推动力。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诺瑟姆曲线)1、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力尚低,城镇化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2、加速阶段:30%~60% 3、稳定阶段60%以上。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城市规划成为政府的法定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国家层面:战略性规划属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类型。省(自治区)域层面:战略性,省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城镇层面:战略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乡村层面:战略性、乡规划,实施性、村庄规划。一书三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城市规划目标,本质来看,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利维的总结:,,,,为社区提供公园、学校、,,,,即将城市规划作为再分配的工具。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运转快、、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他的脆弱性。城市环境容量: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产业分类(统计):第一产业,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煤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在国标中第三产业包括15个门类,计48个大类,为分类最多的产业。产业功能分类:主导产业、辅助产业、服务产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整个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如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的上升,第一产业的持续趋低,,在重工业
城市规划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