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克和千克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千克与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借助直观手段,对质量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系统学习质量单位的开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并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好基础。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结合新课程理念,本课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重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中教师多次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的机会。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说一说等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留给他们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3、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教学难点:1克与1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份学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认识克
出示1枚2分硬币并感觉其质量。师述:我们每人桌上都有1枚2分硬币,现在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轻得象什么?
简介天平及砝码。师述: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要用一种精密的仪器
——天平来称量。课件出示天平,简介天平和砝码。板书:克(g)
课件演示称量1枚2分硬币的过程。
再次感受1枚2分硬币的质量。师述:请同学们闭上眼,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再次感受一下它有多重。
师述:1枚2分硬币约重1克,那么,2枚呢?3枚呢?10枚呢?100枚呢?200枚呢?500枚呢?800枚呢?900枚呢?让学生随教师的提问推理感受其质量。
板书:1000克。告诉学生:1000克也可以记做1千克。千克是相对于克而言更高级的质量单位。板书:1000克=1千克。
追问并填空:
1000克里面有( )个1克。
1千克里面有( )个1克。
1000个1克是( )克。
1000个1克是( )千克。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1千克。
认识千克并学习单位换算
导入:
1000克比1克重多了,称这些较重的东西,平时常用什么秤?你在哪儿见过?
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并讲解盘秤的使用方法。
师问:kg是什么意思?
师述:1kg就是1千克。1千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1公斤等于2斤。1斤就是多少克?1斤就是500克。
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称组内物品(教师给每个组准备称好的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1袋花生米等粮食作物、1袋苹果等水果、1袋沙子等质地不同、体积不同的物品,每个组都有4本数学书),感受1千克。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以千克作单位,估算出组内物品、4本数学书各是多少千克?(取整千克数)
称一称。
把称得的结果写在标签上。
组长把标签贴在包装袋上。
拎一拎物品,

克和千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208 KB
  • 时间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