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初一
教学形式
指导
教师
高伟
单位
佛山十四中
课题名称
《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要点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阶段,心理、生理都在快速发展,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求知欲、进取心,促使学生渴求获得更多新知。同时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处于逐步形成时期。而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学生来说将会受益终身,学生一定会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因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短,积累有限,理解能力弱等学情,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借助反复诵读,感知、理解、体悟其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理解式、重点词语贯穿式诵读方法,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要点:
《虽有嘉肴》出自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其中所阐述的一些原则和规律,至今仍有重要意义。课文节选的部分,语言简练,含义深远,主要讨论了教与学的关系,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旨在启发我们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课文的反复诵读以至背诵,理解、体悟,并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成体验,化为自身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注解和查工具书,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背诵方法,当堂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二、预习反馈。
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解答预习中学生的疑惑,锻炼学生的查阅资料和自学能力。
三、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8-07-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