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作文
————《小制作》习作教学案例
市十一小学姜婷
背景描述:
平时同学们做过不少小制作。比如剪纸、折纸、用橡皮泥捏动物或人物,用废旧物品(如易拉罐、药瓶等)做机器人、小娃娃、风铃等。可是,对于好多学生来说,动手进行小制作比起写一种《小制作》的作文要容易得多。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很难的。因此,在指导写《小制作》一文时,我采用了实践——观察——述说——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只有亲身去实践,仔细的观察,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
案例描述:
一、以趣激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卧室吗?
生:有。
师:你们的小卧室是谁设计布置的?
生1:是爸爸、妈妈布置的。
生2:是我自己布置的。
……
师:那你们对自己小卧室的设计布置满意吗?下面教师来做个民意调查。
(小黑板出示)对自己小卧室满意度: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满意( )很不满意( )
师:对自己小卧室十分满意的同学举手……(根据学生的举手人数填入以上括号)
通过以上调查,十分满意的有8人,比较满意的有19人,一般满意的有12人,很不满意的有25人。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小卧室的设计布置都存在一些意见,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设计一间令自己十分满意的小卧室呢?
生:想!
师:好,今天教师就给你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内驱力,教师用挑战性的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不甘于现状的情感,使学生跃跃欲试,产生了强烈的设计制作欲望,从而兴奋而具有情趣地去思索、去创作。]
二、引发想象,动手实践
师:你们带来的这些形状各异的盒子就是你们未来卧室的各种外形,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卧室外形,然后用画图、剪纸巾、捏橡皮泥等方法去设计、装饰你们的卧室吧!
(学生动手制作小卧室模型,教师巡视辅导。)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文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由现实生活进入想象世界,从而发现一片崭新的天地,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巧妙地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了素材,积淀了感受,解决了学生习作中最头疼的材料问题。]
三、交流介绍,口头练说
(学生完成制作后)
师:同学们设计制作的小卧室真漂亮,很有特色,教师看了都感到耳目一新,眼睛发亮,你是怎样制作成功的呢?能不能向同桌介绍介绍?
生:能!
师:谁能说说,要把情况介绍清楚,使人听得明白,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1:要把先制作什么后制作什么说清楚,不能颠倒顺序。
(师扳书:注意制作先后顺序)
生2:要把卧室中每一样东西的制作过程说清楚。
(师板书:说清制作方法和过程)
生3:要把话说通顺连贯。
生4:要把主要的制作过程说清楚,不主要的可以说简单些。
师:这就叫做有详有略。(板书:经过有详有略)
……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按黑板上的要求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小卧室介绍给同桌听,看谁说得最好。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介绍制作过程。)
师:有哪位小设计师愿意上来把自己的杰作跟大家共同分享?
(教师点名学生上台拿着小制作介绍。)
师:我们这些听众是不是要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集体评议:有没有按黑板上的
在实践中作文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