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远离家庭暴力.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远离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又以妇女的受害程度最为严重。远离家庭暴力,需要我们掌握一些知识和方法,学会去辨别一些人是否具有暴力倾向,学会在暴力发生时尽最大可能保护自己,最终,让家暴不再是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第一个耳光来临时……
一旦暴力发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应对,一定要尽最大的可能来保护自己。
。学会保护自己:向家人、邻居大声呼救;打110报警,要求笔录,并且让对方在供词上签字;脱离暴力环境,逃出家门或逃往家中安全的地方。
。暴力一旦发生,你就绝对不能轻易原谅、忍让,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让他明白暴力沟通方式对你无效。轻易原谅,只会让暴力持续、升级。
。回顾冲突、暴力发生时的情境,学会适时回避冲突和保持沉默,避免类似情境出现;平时在语言和行为上学会表达对他和家庭的感情,挖掘他的共情能力,让他理解你遭受暴力时的感受;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共同学习改善沟通模式。
。到医院去验伤或到法医机构去做伤情鉴定;保存各种证据:伤痕、衣物、施暴者的凶器等等。
。与亲友讨论,得到他们的支持;及时咨询有关法律或救助机构,以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来制止家庭暴力。
她为什么不离开?
虽然家庭暴力存在于不同的家庭成员之间,但丈夫对妻子的施暴还是最主要的形式。为什么这些受虐的妇女不离开,还继续留在充满暴力的家庭里呢?原因有:
。一般来说,女性被打会经历三个阶段:震惊,讨好,被动接受。最后当家暴屡次发生时,她们会感到无望无助,躲到一边自责,也渐渐失去希望,让挨打成为习惯。
。施暴者总是有一套说辞,会让受害者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先才“招致”先生打她。他们经常说:“如果她没错,我会打她吗?”慢慢地,这会让受害者失去了辨别和判断能力,由认为是对方有错到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好,到最后把过错全部归咎于自己身上,“这是我应得的”“我只是不够让他满意”“肯定是我做错了什么”,把自己封闭在情感和心理的混乱当中,自信心完全被摧毁。
。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在这种心理操控的关系中“学会了无助”。这种无助感源自四点:一是施暴者让她们怀着强烈的罪恶感还不自知;二是施暴者会控制受害者的人际交往,使她长久不和家人朋友联络,让她在困难时无法向家人或朋友求助;三是施暴者会反复向受害者强调“你离开我就活不下去”,让受害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四是施暴者往往扬言如果受害者离开就会伤害孩子或“杀了你全家”,这让受害者非常恐惧,害怕被报复。
。我们常常受文化的限制而不自知,中国法学会《2009年受暴妇女需求调查报告》显示,%认为“挨打是丢脸的事”,% 认为“因为挨打离婚对女人的名声不好”。同时,全国妇联关于家庭暴力的调查中,竟然有近一半的人坚持“打老婆有理”。当受害者向家人求助时,父母也总是会劝受害者“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种求合、对“打老婆”默许和包容、让受害者感受到被打是羞耻的文化,让大众无法真正了解受暴妇女的处境和需要,让受害者难以离开。
。当暴力升级时,由于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在离婚的途中困难重重。比如,以家庭暴力为理由的起诉离婚,需要原告举证证明家庭暴力存在及严

远离家庭暴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