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管理中公路养护探析
摘要:在公路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公路养护,其直接影响着公路建设的质量,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公路养护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此本文分析了公路管理中公路养护的相关方面。
关键词:公路管理;公路养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公路的养护特点
(1)预防性。预防性养护可以延缓道路病害、损毁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提高公路质量和服务水平。
(2)经常性和及时性。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每天、每月、每季都有不同的内容。所以路公路养护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周而复始的工作。
(3)复原性。复原性是指经过养护维修后的路面应该能完全恢复路面原有的各项使用性能,也就是说其平整度、摩擦性能、承载能力、噪声等使用性能应满足公路安全、快速、舒适的基本要求,而不能因为道路的养护维修而有所下降。
(4)补强性。公路的养护维修作业还具有弥补原有路面强度不足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补强作用。补强不仅能增强原有路面的薄弱环节,还可以相对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从而满足公路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
(5)时效性。养护维修作业必须是快速的,尽可能地减少对交通的干扰、缩短交通扰乱的时间。
(6)安全性。公路的车速快,而且车流量大,在进行养护维修作业时通常要封闭一个车道进行施工,在车辆继续通行的情况下,必须确保养护操作人员以及来往车辆驾驶员的安全。
2、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现有的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现在,国内大多数公路都是由事业单位养护管理的,管理模式陈旧,上级单位直接拨付养护经费,通过拨款的方式支付资金,对市场竞争和社会融资极为不利,影响了管理体制和养护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公路养护的质量提升和规模增大也受到了制约。
、养护运行机制过于陈旧,养人和养路之间的矛盾激化。大多数人都认为养护管理只会产生社会效益,并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这种错误认识导致投入养护资金减少,没有资金支持,养护技术难以革新和提高。同时维持养护队伍需要的人工成本也比较高,造成公路受到损害不能及时得到修复的养护状况依然存在。
、配套的养护机械少,养护技术缺少科学含量。目前,养护作业基本上都是沿用过去的手工作坊模式进行的,机械化专业养护技术没有得到普及;其次,公路养护属于体力劳动,相对简单,这在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导致新兴技术、材料和工艺难以推广和应用。
、对《公路法》的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国民爱路护路意识不强。
、负责养护管理和生产的人员素质整体不高。
3、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公路建设虽属于国营的范畴,但其养护及管理工作却有很多权利下放到企业中去。公路建设所需要的设备要求比较严格,专业性与特殊性同时存在,设备价格比较高,与其他行业可通用性比较差,这样就产生了设备更新慢,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同时,不论是国道还是省道的后续工作,我们经常看到的都是非专业化人士在进行工作,专业素质达不到,在许多问题的处理方面倾向于按照个人经验,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质量较差,返修率高。
、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准确反映公路社会化大生产
公路管理中公路养护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