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论中国之小城镇建设
姓名:武艾虎
班级:10春农村行政管理
学号:10**********
2011年06月13日
论中国之小城镇建设
10春农村行政管理武艾虎
内容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强化镇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差距较大,发展战略和对策也各具特色。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整体现状,并从宏观角度挖掘我国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应对策略,以便于我国小城镇区划调整后的新一轮发展走向。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三农环境建设
正文
小城镇是以聚集人口、商品、文化、信息、科技、教育、、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十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符合十堰实际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必须对目前我国的小城镇现状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现状分析
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的速度递增,而1952-,我国共有小城镇45462个,,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16126个,,,其中,,,东、中、、4682个和3965个,%、29%%;从人口规模看,()以下的镇达到10544个,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65%;中等规模的镇(镇区人口4000-10000人)4235个,占全国建制镇总数的26%;镇区人口10000人以上镇1347个,%,这部分人口规模较大的建制镇虽然数量较少,但却拥有建制镇人口总数的36%和非农业人口总数的40%,属于经济实力最强、发展势头最猛的镇.
尽管经历了改革后的高速发展,-1978年,,,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整体的城镇化进程,-1998年,,;%%,;城镇化滞后于非农化的幅度从54%%.,,,,更不用说与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了.
我国小城镇建设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和推广起来的,目前约有6万个小城镇,各具特色,,,有些地方发展小城镇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亟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建设分散,缺乏计划性
从目前小城镇建设自身设计而言,总体水平不高,建设不配套,服务功能不齐全,,难以适应规模效应
,规划与其现实的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相脱节,缺乏计划性和远见性,制约了小城镇今后的发展,使得一些小城镇存在“一年建,二年改,三年推倒再重来”的做法;二是存在数量上盲目扩张,布局分散,齐头并进,全面开花,摊子铺得过大,少数地方出现“乡乡
小城镇建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