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鞍桥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金矿化.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鞍桥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金矿化
摘要:马鞍桥金矿黄铁矿的化学组成、晶体特征、金的赋存状态及黄铁矿的含金性都与金矿化密切相关。尤其是黄铁矿的含金性,可作为金矿化的明确标志。通过对马鞍桥金矿标型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黄铁矿标型特征对深部探矿与远景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鞍桥;黄铁矿;金矿化;含金性;标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马鞍桥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南部,区域上明显受秦岭造山带影响,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等总体上与秦岭成矿带众多金矿床相似,同时又存在差异性,显示其具有唯一性与承接性。通过深入研究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以及黄铁矿与金矿化的关系,对秦岭成矿带金矿地质理论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新一轮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1区域地质概况
马鞍桥金矿床处于中秦岭海西褶皱带的北部,位于小王涧―庙沟断裂与双庙子―沙梁子断裂之间,以及小王涧―板房子复向斜北翼的黄石板―旭奋子次级脊的南翼。地层区划上属于秦岭―松潘区中秦岭亚区中的礼县―柞水小区。马鞍桥金矿床主要含矿层位为上泥盆统桐峪寺组,其含矿层位主要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图1)。

图1马鞍山金矿区域地质图(据《陕西马鞍桥金矿汪家山矿段成矿预测研究报告》修改)

;;;;;;;;;;;;
2 矿床地质特征
2. 1矿体特征
马鞍桥金矿床矿化带主要位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上岩段的上部岩性层中,矿化带主要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赋矿岩石包括绢云母石英千糜岩、二云母石英千糜岩、千枚岩及碳质片岩等。矿化带总体呈东西向,向南倾,倾角35°-50°,南北宽约90-150 m,矿化带延伸达10 km以上。
矿区圈定金矿体多达20个,其中工业矿体有10个,主要分布于矿化带东部。矿体群的空间展布关系则为叠瓦状、斜列状、串珠状;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或扁豆状。矿体产状较陡,主要矿体长120- 421 m,-,延深110-438 m, 平均品位为w(Au)=-6。
2. 2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千枚岩型,第二类为石英脉-千枚岩型。矿石中金的结构主要包括他形和自形一半自形粒状、交代残余、胶状、碎裂、填隙、糜棱、碎斑等结构,构造形态包括细脉-浸染状、浸染状、千糜状、斑点状等。
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其次为闪锌矿、黄铜矿、毒砂和自然金等;脉石矿物成分主要包括石英、铁白云石、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等。
金矿物大多为自然金,产于矿物的微裂隙中或矿物粒之间,并呈浑圆、他形粒状、细脉状等,大部分自然金粒度在0. 005- 0. 03毫米之间。自然金大多分布于脉石矿物中,少量则赋存在金属矿物中。大部分千枚岩型金矿石并未发现金矿物,可能是由于金矿物呈超显微金状态被吸附或是赋存在其他物质中所造成的。
2. 3围岩蚀变
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包括: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以及碳酸盐化等蚀变作用,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为硅化和绢云母化。
3 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马鞍桥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金矿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fhrekp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