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和谐社会 与法制建设.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一个总要求:民主法制。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民主”一词的原意,就是“大多数人的统治”。民主一定要尊重和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一、构建社会和谐理念给我国法制化建设带来的冲击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兴国的根本出发点,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且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学术命题。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涉及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多个领域,也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可以说,无论中西方,都把和谐作为法制社会的最高境界。中国大多通过道德,西方则通过诸如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来实现。
这个世界上,大凡人们重视什么就意味着这方面的问题较多!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呼唤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实际上说明中国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中的不科学成分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如环境污染、资源的极大浪费等等,也引起了社会的不和谐现象,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诚信缺失、潜藏着众多的不稳定因素等。
科学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是众望所归、世人拍手称快的事情!尽管怎样才能建成和谐社会,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路非常复杂的过程,但严格的法制环境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谐社会,要有和的感受,必需谐的基础,即规范、协调、法制。真正的和谐是建立在法制和道德基础上的。但遗憾的是,我国虽然不断加大立法进程,严格法制程序,但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权力、人情常常凌驾于法规之上或扭曲法制过程,再加道德上社会诚信的缺失,我们现在实际上是一个有法制但未严格执行的软法制的社会。软法制动摇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根基,给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埋下了许多具有潜在危害,认真观察、理性分析,我们可以逐一将其挖掘出来。
〈一〉闹文化: 软法制的低效与不公
伴随和谐社会的提出,弱势群体、贫富差距等成了点击率很高的词汇,不少人把和谐社会与平衡、平均、和气、不出问题、不显冲突等联系起来。因此,一旦出现矛盾、冲突,想尽一切办法缓和,甚至违规、违法地应对;遇到贫困现象,过节时访贫问苦的多,而从体制、制度等长效机制上想办法的少!结果,慢慢形成许多社会的潜规则,如遇到利益冲突,因正规的渠道不畅或成本很高,于是人们很容易选择“闹事”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而为了和谐而“和谐”(即为了表面和谐而采取虚假和谐方式)所导致的关照弱势群体、减少社会冲突的理念和思维定式,往往使这种不规范渠道非常奏效,结果形成了“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社会习惯,这种习惯慢慢演化成一种风气和文化,并逐步变成一种潜规则,甚至将法制规则排挤出局。然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渠道不仅是短期性、低效性,而且会诱致效仿,从而传染和蔓延,导致无序和混乱。于是乎,闹的文化盛行!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媒体上各种各样的“闹的故事”,
上高压线铁塔要工钱、甚至为了要挟归还其宠物狗的也爬上了高压输电铁塔,还有跳楼的、绝食的、堵塞交通的、用垃圾堵住大门的、上领导家里要饭的、围堵办公场所的等等。认真分析这种目的为了和谐而引致了大量“闹事”的不规范做法,其后果实际上给和谐社会建设埋下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会诱致更大、更多的“闹事”和不稳定。此外,“闹文化”或“闹事”潜规则极为不公。闹则有,不闹则无, 因此导致社会更大的不平等。由此可见,“闹事”潜规则对于整个社会真正和谐的作用是短期的,低效的,甚至是起破坏等反作用的。
就事论事地讲,难道大家不知道或不愿意用

和谐社会 与法制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dv678
  • 文件大小67 KB
  • 时间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