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五年级下册
15 金色的鱼钩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背景资料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学习目标
。
,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理解“金色的鱼钩”的含义。
学习生字
汤锅喉弥涯
疙瘩蹲奄兜
tānɡɡuō hóu mí yá
ɡē da dūn yǎn dōu
词义辨析
支吾:
弥漫:
收敛:
无边无涯:
奄奄一息:
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没有边际。
形容气息微弱。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思考:
(1)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列出各部分的小标题
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壮烈牺牲: 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草原途中,照顾我们
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护送病号:弯钩钓鱼,自己不吃
,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
,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能走出草地吗?
?
?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还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再读课文,并思考
15金色的鱼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