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一段春江,那一处风月,还是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依然默默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执着地等待着我们的感知。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了这段春江,因了这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一、作家及作品——张若虚
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闻一多评这首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仅留下两首诗(一首是《代答闺梦还》)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成就千古美名。《春江花月夜》被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称为“孤篇压倒全唐”的唐代绝响。
二、整体感知
朗诵诗歌,
初步体会诗情境。
三、分节朗读并赏析
前八句整合了哪些意象,展现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江
潮水
明月
芳甸
花林
流霜
白沙
春潮涨起,似与大海相连
江流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原野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人无从分辨
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
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
江面广阔无垠,春潮涨起,似与大海连在一起。
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
诗人开篇八句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空明澄澈、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神话般美妙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熟读并背诵这八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八句写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笔触由大自然转向人生图像,引出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清明澄彻的江天,纯净空明的宇宙,触碰到诗人敏感的思想琴弦,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两地闲愁”,“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牵出离情。
《春江花月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