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外交与第三世界
[内容提要]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策,是同美国冷战战略密切相关的。肯尼迪一约翰逊时期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完全服务干美国全球遏制战略和遏制中国的政策目标。美国在实现这些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军事反应、军事援助、经济援助等成为最重要的手段。在与苏联和中国争夺第三世界的斗争中,美国使用这些手段,反对他们认定是亲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有关的事态发展,总体而盲,肯尼迪和约翰逊的外交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第三世界国家试图在战后国际体系中寻求恰当位置的努力。这一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的外交虽然有所成就,但也充满了危机、挫折、痛苦和失败,外交决策者和普通的美国人为遏制战略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
关键词:美国外交与军事战略肯尼迪约翰逊冷战战略第三世界
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政策,是同美国冷战战略密切相关的。毫无疑问的是,美国利用超级大国的力量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第三世界,其方式同传统的殖民帝国的行为并无太大的差别,但也并非是美国有计划地利用其“中心”地位去剥削“边缘地区”那么简单。冷战时期影响美国对第三世界政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军事上的信誉、联盟的稳固、对人道主义的考虑、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对反美主义的愤怒、国会和利益集团的压力以及冷战的推动力等等。从冷战的进程来看,当美国和苏联有能力把自己的影响扩散到世界各地及在诸如欧洲这样至关重要的地区获得力量均衡的时候,它们就开始介入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当地的争斗。美苏在这些地区的争夺既有战略上的考虑,也有经济上的考虑,其过程构成了冷战的主要内容。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突出体现了这一进程及内容的主要特点。
一“为伟大的目标寻找新的观念”
1960年民主党候选人约翰·肯尼迪通过“是美国重新采取行动的时候了”的口号赢得了总统大选。上台前的肯尼迪一直“笃信迪安·艾奇逊和约翰·杜勒斯等人宣扬了15年之久的冷战语言”。1960年,肯尼迪指责艾森豪威尔政府没有进入冷战的新战场——第三世界,因而未经战斗就把它拱手送给了共产党人。肯尼迪在1960年8月说:“我认为有一种危险,历史将做出判决说,这是美国潮流结束的日子,这是共产主义潮流开始汹涌而来的时代。”他承诺要使冷战从僵持状态和潜在的共产主义的胜利转向美国的胜利。
肯尼迪对共产主义和美苏冲突有着自己的认识。肯尼迪1957年2月在参议院发表讲话时,批评艾森豪威尔纵容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强调“帝国主义的挑战”是冷战的一个关键问题。肯尼迪坚持认为:
“这是一场最为严峻的考验。关注冷战局势的亚非亿万人民将依据我们国家的行动来做出重大的选择,铁幕后面依然热爱自由的人民也将急迫地等待我们采取行动。如果我们不能迎击苏联和西方帝国主义的挑战,那么即使投入再多的援助,增加再多的军备,签订再多的协定,发表再多的宣言,举行再多的高层会议,也不能防止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安全受到损害。”
在与苏联的斗争中,肯尼迪强调价值观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我们保有意识形态上的优势,我们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条件对外输出《独立宣言》中的革命思想,因而也更有条件领导东西方反对各种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运动。”肯尼迪在1961年离开波士顿入主白宫前引用了温斯洛普(JohnohammedAyub Khan)的关系较为密切,约翰逊曾说阿尤布·汗是一个“给他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人”。对此,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官员科默(RobertKomer)认为,这些个人和情感方面的因素将会使约翰逊比肯尼迪采取更加亲巴基斯坦的政策。
但是作为中印边界冲突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在冲突后迅速发展,两国领导人互访不断。巴基斯坦同中国发展关系的做法激怒了美国决策者,因为在约翰逊看来,巴基斯坦的行为已经损害了美国外交的根本目标。针对1964年2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即将对巴基斯坦的访问,约翰逊在1963年12月2日警告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Zulfikar AliBhutto):周恩来的访问将在美国产生极其严重的“公共关系”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反应,从而影响国会在经援军援问题上对巴基斯坦的支持。约翰逊同布托会谈后,又于1963年12月9日致函阿尤布·汗,他明确地告诉阿尤布·汗:“维护巴基斯坦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尽一切所能加强同自由世界的联系,而不是削弱这种联系。”
对如何处理这一时期南亚次大陆的国际关系,美国官僚集团中也存在着不同意见。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马康(cConaughy)认为,巴基斯坦加强同中国的关系,表明它正在从西方联盟中脱离出来,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加强了同印度的关系,特别是给予印度为期五年的数额庞大的军援。美国驻印度大使鲍尔斯(ChesterBoer)的强烈反对。科默从美苏冷战的角度看待南亚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的外交与第三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