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新动向及对策.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新动向及对策.doc浅析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新动向及对策
海外转移产业空洞化经济转型
一、引言
雷曼冲击(Lehman Shock)等经济危机发生导致日元贬值泡沫中止,日本产品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钝化,海外转移再次兴起。现在日本国内企业的海外成产比率中,%,%这样的高水准。作为运输机器代表的汽车行业来看,%,%,%,%。%的企业会采取“不断扩大从海外进口零部件的比率”,%的表示会“将生产基地移向海外”,因此,许多媒体预言日本“产业空洞化”的趋势不可以避免。
“产业空洞化(Hollowing out)”,也被称为“产业空心化”,是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次突出地表现出来的,在日本,由于近年来急剧的日元升值、国际经济竞争与摩擦的激化、竞争优势的减弱以及国内经济的低速增长等原因,日本企业纷纷将其国内生产据点向海外转移,导致国内的制造业急剧萎缩,从而也出现了产业“空洞化”问题。
二、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针对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的研究很多,从目前中国国内来看,首先是日本产业空洞化成因,它是长期性、结构性问题(谭红平, 1996;刘红, 1998),中国在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当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对中日贸易产生影响(高兴伟, 2004;李丹丹, 2004;吴梦菲, 2010)。对于日本企业,如何面对并继续生存发展成为很现实的问题(黄殿文, 1995;白雪洁, 1999)。2011年3月大地震发生后日本经济产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产业空洞化带来更大挑战(张玉来, 2012)。
三、日本产业空心化的演变及对策
从2007年的次贷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动向为之一变,日本经济瞬间又转回了停滞状态。在此背景下,存在着产业空洞化所带来的雇用吸收能力的降低,少子高龄化造成的市场缩小,国内经济成熟化导致需求减少的结构性问题。通过比较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内固定资产的投资的情况,也可以从侧面直接反映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情况(图1、图2)。
东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国内生产成本提升,集团企业的海外转移在不断加速。同时,制造业的雇用在1992年到达峰值以后,陷入了减少倾向。特别是因为集中在灾区而导致供应链断裂的汽车企业,不断推动集团企业生产海外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日本本土产业空洞化。
日本在过去大的产业结构转型中成功多次(伊藤元重,2011)。迄今为止,日本已经实现了几次大的产业构造的转变,1950年代日本的纤维产业等轻工业作为引领,1960年代开始的高度经济增长的主力是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化学工业。1973年的石油危机的主力“重工长大”演变为“轻薄短小”。汽车产业是在1980年代以后确立了作为日本主力产业的的地位,从那以后,日本经济对于汽车产业的依存度一直很高。雷曼冲击之后,日本开始调整产业战略,不再单纯依赖汽车产业,而强调增加可

浅析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新动向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7-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