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
—公园系统
、中世园林概况
公园绿地规划
近现代的城市公园
1中国近现代的城市公园
2欧美近现代城市公园
3日本近现代城市公园
图解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一般都认为中国的城市公园首先是由西方传入的,是随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而逐步呈现的一种文化输入现象。但是,如果仅仅从“为市民大众所享有的游乐园地”这一涵义来看,则中国早已有之,不过,不叫它公园而称之为公共游乐地。它与今日中国城市公园的形成相伴而已,相辅相成,即使它们之间在所属主权、游息内容、范围、形式、设施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仅从“享用”这一点说明,这种自古以来的公共游乐地或可作为近代城市公园的渊源。
在中国三千余年的园林发展史中,虽然是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为主要的类型,但一般老百姓难以享受,而作为寺观的园林及自然名胜区,虽然与近代的城市公园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才是中国近代以前真正的公共园林。
古代的公共园林多依托于大自然及名胜,而近代城市公园多修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是人工建造的第二自然。古代公共园林规模较大,多数无一定的范围,而城市公园则有明确的界限。定期或不定期开放的皇家或私家园林,一切主权均不必入园者过问,而近代城市公园的主人则是人民,他们拥有一切享用公园的权利与义务。古代公共园林以自然美为主,其分布、内容完全是天造地设的自然物,只配以极少量的人工景物,而城市公园一般多为人为的艺术创造,受制于时代文化的观念与变化。应该说,自然的变化比较缓慢,而人文社会的变化比较快速,故古代的公共园林景观比较恒久,而城市公园的景观变化则总是随着时代潮流、风尚,乃至人们的世界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不同的时期就会产生不同的公园特色,比如19世纪与20世纪的公园的形式、内容,举办的活动等都不尽相同。可以说,中国城市公园是近代的产物,它与中国近代的安国、进步、民主与科学的元素密切相关,而古代的公共园林就比较单纯、朴素。但如果仅从“公享”这一点来看,就可以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找到它们之间共同的哲学思维。
总之,城市公园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首先反映出人类本来就有的爱好自然的天性和人群相聚的游乐群体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化的进程,园林由天赐的自然美发展到人造的自然美,公园成为第二自然,因此可以说,大自然是中国悠久园林历史发展的共同根基,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根本体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历史步入近代。随着清王朝政府的没落,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走向消亡,皇家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类型,其建设已进入尾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