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课标要求: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电报、照相和电影等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的史实和给中国带来的便利,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充分阅读教材,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编演历史短剧,扮演不同角色,体现辛亥革命前后的习俗、礼节和称谓等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2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三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 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鲜事物和对中国近代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是: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展示图片,常识导入
教师展示中国早期轮船、火车、电报、老照片等相关资料图片,组织学生讲述轮船、火车、照片等发明的故事。
学生凭借从网络和书本上搜集的材料进行讲述交流。
五自主学习,合作表演
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合作,编演历史短剧,主题包括有二,第一,体现近代出现的新鲜事物,诸如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方面。第二,体现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转变。
学生分小组活动:
1 充分阅读教材,可由组长组织朗读。
2 小组成员间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需要课前准备)
3 发挥想象力创作剧本,分派角色。
4 课堂表演。
表演片段示例:
(一)通车仪式
场景:八达岭火车站
旁白:1905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八达岭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群。清廷派出两个官员参加通车典礼。
官员甲:(高兴地)张年兄,今儿可是咱大清的大喜日子,咱们自己也有人能够设计铁路了。詹大人这回可给中华长脸了。
官员乙:可不是么,詹大人不简单,听说他是咱大清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呢。以前老是外国人在咱土地上修铁路,这回他们看着这人字形路轨都自叹不如呢。
官员甲:詹大人留过学么?
官员乙:是啊,好像是去什么美利坚,当时他才十二岁呢。
官员甲:那么小啊,对了,美利坚离咱们这儿很远吗?他怎么去的?
官员乙:到底多远我也不清楚,反正隔着东洋大海,詹大人他们坐“明轮”去的。
官员甲:你说“明轮”啊,下官有幸坐过一回,晃来晃去的,那次我差点没把肠子吐出来,不过那东西倒是比帆船快多了,还不用人划,好像是用什么“蒸汽机”推桨叶的。这西方人玩意儿就是多。
官员乙:西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0277li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