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地热资源特点、开发利用难点与建议
1 咸阳地热特点
咸阳市地处关中盆地中西部,紧临西安,历史悠久,素以“秦都、汉陵”闻名于世,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圣地。全市面积10196km2,从目前已掌握的地质资料来看,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包括:市区(秦都、渭城)、兴平、武功、礼泉、三原等地,面积约3000 km2。远景地热水储量约为3450亿m3,地热能约为35050万亿kcal,相当于标准煤约50亿t。热储层位主要有第四系三门组,第三系张家坡组、蓝田—灞河组、高陵群,奥陶系灰岩等。
咸阳地热为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城市规划区300km2范围内,地处西一咸地热田有利地段,主要控热构造为渭河北岸断裂,具有良好的地热富集赋存条件。渭河北岸断裂为地热水的运移和补给提供了通道,以该断裂为界,将咸阳地热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热储层发育齐全,稳定性较好,埋深较大,盖层较厚,是地热资源富集和储存的有利地段;北部相对稍差。咸阳地热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经勘查评价,市规划区300km2内, 深度3500m以浅,×1012kcal, ×1012kcal,。 km2内,×108m3。
℃,以年开采地热流体698万m3(即按地热流体可开采量的1/100计),从地热流体(水)℃可利用温度计,每年总计可从热水获取约1844×1012J的热量,折合62900t标煤的发热量。这部份热量全部用于供暖,约可为400万m2的住宅面积供暖(按每年120天供热日,每平米耗能45W计)。数据资料表明,咸阳市具备发展成为以地热采暖为主的资源条件。
可利用的热储层多:咸阳市区地热属关中盆地层状地热田的一部份,主要蕴藏于新生界河流相和河湖相沉积层中,局部地段还可能分布有灰岩热储。新生界热储由上而下分为四个热储层段,特征如下:
(1)三门组热储层:全区分布,在渭河北岸断裂两侧有差异,北部埋深450~720 m,厚度250~270m,砂厚比40%左右,平均地温49℃;南部埋深470~950m,砂厚比一般为36%,平均地温44℃。
(2)张家坡组热储层:全区分布,顶板埋深795~950m,底板埋深1406~2147m,,砂厚比平均为25%,平均地温62℃。该热储受渭河北岸断裂和长安-咸阳断裂影响较大,热储条件由北向南逐渐变差。
(3)蓝田—灞河组热储层:全区分布,热储顶板埋深1406~2147m,~,厚度855~1066m,,砂厚比平均31%,℃,为咸阳的主要开采热储层段。
(4)高陵群热储层:全区分布,顶板埋深2283~3002m,厚度100~693m,砂层平均厚度67m,砂厚比平均15%,平均地温118℃。
热储层静水头压力大:咸阳市已成功开凿井深1464~3558m的24眼地热井,均为自流井,,可自流开采,开采利用耗能低,比较经济(见表1)。
表1 咸阳市区现有地热井2005年6月地热水头情况表
井号
位
置
深度(m)
取水深度(m)
05年6月水头(m
咸阳地热资源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