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数学老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为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只有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让他们在好奇心的牵引下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
一、设计问题情景,植入问题意识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理,爱问:“为什么呢?”我们要迎合他们这种问题心理,营造问题课堂,设计问题情景,让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种子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萌芽,让他们有疑可问,有机会提问,培养他们敢问、爱问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2月份不同于其他月份,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大头儿子今年12岁,每4年小头爸爸给他过一次生日,他一共才过了三次生日,今天是妹妹小红的9岁生日,小头爸爸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给妹妹过生日,大头儿子既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有蛋糕吃了,失落的是爸爸太偏心了,妹妹每年都过生日,而自己4年才过一次生日,小头爸爸看出了大头儿子的不快,了解情况后哈哈大笑:“傻儿子,是你生不逢时,谁叫你4年才有一个生日呢?”此时的同学们和大头儿子一样好奇,急于知道大头儿子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为什么4年才有这么一天?问题引导着同学们去探索寻找答案,终于发现2月29日是大头儿子的生日,闰年才有这么一天,每4年才有一个闰年. 这种带有问题的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在问题情景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发散. 同时数学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诱导和保护了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制造认知冲突,培养问题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学. 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和原有知识经验不一致或相矛盾的现象,使头脑里经常带着“为什么”. 同时,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如:在教学“统计”(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时,学生观察教材中主题图男女同学套圈比赛,让同学说说是男同学套得准还是女同学套得准的情景,不但使学生感受统计的用途,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单独比较其中的一个人的成绩往往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这样制造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 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 所以在上新内容前我要求学生使用袋袋本记录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已经解决的问题、遇到的新问题和感兴趣的问题. 总之,培养问题意识不能纸上谈兵,空谈是无用的,要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为目的,加强学生的双基学习,而不是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面面俱到地讲授大量的数学知识,这样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自主去留意
疑点,积极思考,自发研究,主动探索,才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佳途径.
三、鼓励质疑问难,增强问题意识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提问,有的却会提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压根就不敢提问.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当有学生提问时,教师要对学生
培养问题意识 提升思维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