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古代诗文中的水意象.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古代诗文中的水意象
内容摘要: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会产生深挚的审美情感。本文主要谈水在古代诗文中的意象。
关键词:水古诗文意象
实践证明,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只要让学生抓住对诗歌意象的挖掘与把握,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于提高学生解读诗歌意象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谈谈水在古代诗文中的意象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里的句子,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尤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绝非偶然,雨水雨水,雨寄托着诗人的喜悦,承载着离别的相思,吟唱着人生的豪情悲苦,演绎着境遇的起伏。雨中有欢欣,雨中有哀怨,雨中有禅思,雨中有苦味,雨中有风雅。所以由贺铸《青玉案》中
“梅子黄时雨”的淡淡的愁再到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两次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与李煜的愁情汹涌不同,这里所表现的主要是一种不断加深又持续相生的离愁形成过程。两个“渐”字和“迢迢不断”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愁”与“恨”,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海里水之多,可想而知。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总之,“愁”与“恨”,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已化为可感的实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也许人们都很熟悉,它就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咏叹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尽管他们功绩卓著,到头来也只是“转头空”;尽管他们人生美好,却只能如同“夕阳红”一样短暂。长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苏东坡《赤壁怀古》起首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个是用的《念奴娇》,一个用的是《临江仙》,正所谓异曲同工之妙!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

浅谈古代诗文中的水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