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7/1/2017
作者简介
陶潜(365-427)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国晋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7/1/2017
作者简介
29岁开始入仕,从此的13个年头,时官时隐,历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之类的小官。在彭泽县令任上仅82天,就辞官回家,躬耕陇亩,从此不再出仕。
7/1/2017
作者简介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7/1/2017
题解
归去来兮辞
语气助词
回去吧
回去
7/1/2017
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它有如下的体裁特点:
1 、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
2 、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辞
7/1/2017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7/1/2017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栗,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
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
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
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
倦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
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
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
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
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
也。
《归去来兮辞》序
7/1/2017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已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7/1/2017
课文欣赏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7/1/2017
《归去来兮辞》Q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